课间10分钟玩出智慧深圳上沙小学推进

2023/5/26 来源:不详

“来一局五子棋吧!”11月9日上午9点半,下课铃声响起,上沙小学六(3)班一名男同学便向同桌发起了“邀约”,很快,两人便安静地投入到对决中。

上沙小学的学生们课间时间过得非常充实、有趣。学校在每间教室门口设置了游戏柜与书柜一体的课间活动“资源库”。连环扣、跳棋、七巧板、鼓铃、鲁班锁等益智游戏道具,上百本精心筛选过的书籍,供学生在课间自由选取,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孩子们也能培养起文明好习惯。“课间活动管理是困扰许多学校的难点和痛点。”上沙小学校长曾广政说:“德育创新是上沙小学最愿意做的事。”勇于探索,先行先试,上沙小学目前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课间“静文化”,让学生在课间10分钟的时间里,有益智游戏可玩,有丰富书籍可看,“在课间也能表现出一种知书达理、有规矩、有序的姿态”。

学生在课间“静文化”书柜前阅读。

“玩”是天性教育要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上沙小学坐落于福田区最大的城中村上沙村内,目前有学生余人,学校建筑面积仅余平方米。作为教育强区的一员,上沙小学与不少福田的学校一样,面临着学生人数多,校园使用面积较小的现实问题。因此,原来的上沙小学存在着课间秩序相对混乱的现象。

相比从前用“堵”的方法,让值日教师去管理和限制学生的课间行为,曾广政强调,应转变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认识到课间“吵闹”的深层原因,“学生其实就像弹簧,上课时认真、安静,下课就需要释放、玩耍”。

上沙小学学生在课间玩翻花绳游戏,既动手又动脑。

“玩”是天性,如何让校园教育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今年5月,上沙小学启动实施该校的课间“静文化”制度。曾广政指出:“‘静文化’并不是指在学生中倡导一种表面绝对‘安静’的现象,而是在对安静的追求中,提供释放天性的资源,营造愉悦舒适的氛围,培养学生静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上沙小学的孩子们爱玩,更爱阅读。“以前课间,孩子们总是铃声一响就跑去图书馆看书,或在走廊嬉戏玩耍,随后又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回教室上课。”曾广政欣慰地表示,经过半年的实践,如今,“有序”已成上沙小学课间的常态,学生在上课、下课的过渡也顺畅了许多。

“玩”出花样课间“静文化”活动全面铺开

“有序”的课间常态背后是凝聚上沙小学教师团队精力与智慧的“静文化”制度。据上沙小学副校长刘青介绍,该校的课间“静文化”活动区域划分为教学楼和操场两大块,分别有详细的实施方案。活动在校内全面铺开,每个班分为8个组,轮流进行不同的课间“静文化”活动。

在课间“静文化”游戏项目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非棋类游戏莫属。翻花绳同样深受学子的喜爱,在这项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中,学生们既动手又动脑。当然,还有部分学生或三三两两组队围坐在一起,或独自在座位上,玩着各式各样的学科游戏。

记者在上沙小学的教学楼里看到,每个教室门口的课间“静文化”活动书柜长约4米,分为三层,最上面是8个放了不同游戏道具的柜子,九连环、魔方、汉字小勇士、成语学堂、数学扑克……每个班都有十余种课间游戏可供学生选择。

第二层摆放着多学科、种类繁多的书籍。据上沙小学德育处主任陈法英介绍,每个年级的书籍都不一样,学校以学生人均两本书的数量选购书籍,每个班的书柜都有近本书。一到课间,学生们总能目标明确地走向心仪的游戏或书籍。五(4)班的学生汤子浩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可怕的科学》这一系列的书,但是家里没有,所以每次课间他都会安排时间静静翻开书来阅读。

第三层则是放着16张小凳子,方便学生在课间坐着看书。与汤子浩一样,课间徜徉书海的学子不在少数。当然,还有一部分元气少年课间需要舒展身体,他们会带上篮球、跳绳等道具,到操场上划分的区域上畅快、安全地进行锻炼。

本学期,不少家长义工在看到教室门口设置的课间“静文化”书柜,了解课间“静文化”细则后,纷纷对学校这一举措表示赞许。“平时忙于生计,少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的课外阅读,也不知道孩子适合玩什么游戏,学校这个方法造福孩子,也是造福我们许许多多家庭。”上沙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感慨道。

学生们课间自由选择玩“静文化”学科游戏或阅读。

“玩”出智慧融合学科知识成为课堂的延伸

“这半年来班上的课堂、课下纪律都好多了,每次课间学生们都会自觉分成好几组进行活动,有玩游戏的,也有看书的,秩序井然却也不失活力。”五(4)班的班主任曾映红所带的班级因“静文化”活动组织特别有序,被学校授予“静文化标兵班”称号。在上沙小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学科教师,都能在课堂上明显感受到学生更加自觉、有序了。

“课间有序了,自然会向课堂纪律延伸。”在课间“静文化”活动启动之初,曾广政便号召所有教师参与其中,由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学生年龄特点等元素,设计适合学生课间玩耍的益智游戏,挑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罗苑平是英语学科组组长,她回忆起当时筛选“静文化”游戏及书籍的标准:一是要把英语知识渗透进去;二是要确保后续能运用“静文化”英语学科活动与课堂进行联动。在低段的班级里,每周有一天的英语早读内容是“静文化”的书籍,高段的学生则注重拓展他们的英文阅读量,为英语写作积累素材。

谈及课间“静文化”活动对课堂的影响,曾映红欣喜地说:“我很少主动将‘静文化’关联的知识渗透进课堂,但学生已在潜移默化中将汉语词卡等游戏中的字词,或所读的书籍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在学习中。”同样在课堂上收获课间“静文化”带来正面影响的还有数学学科,数独等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秘密花园》等上色绘本锻炼了学生们的配色、审美等美术能力;鼓铃等音乐器材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培养乐感。

学生在课间“静文化”操场活动区域玩耍。

“玩”出高度学校德育创新的又一探索

“最开始也会出现10分钟不够学生们玩游戏或看书、锻炼的情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孩子们很快就知道该如何分配好课间时间了。”曾广政表示,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学校还将课间“静文化”活动都纳入学生个人行为评比当中。建立课间“静文化”检查评分体系,对活动的实施做深度总结,有利于对整体的校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直以来,德育创新可以说是上沙小学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常说‘立德树人’,究竟该怎么做?就是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据曾广政介绍,早在几年前学校就原创了学生文明礼仪操,既有体操的动感也有舞蹈的美感,从词到曲到动作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在孩子心中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项目还成功通过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特色项目评审。

课间“静文化”的推进,无疑是上沙小学在德育创新上的又一探索,将育人理念进一步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陶冶情操,孕育良好的“静”气质。

育人是一个“慢”艺术,“打造课间‘静文化’这个方向是对的”。曾广政表示,学校还会不断地探索、丰富及完善活动内容,努力贡献课间文化的“上沙经验”。

晶报记者吴佳丽

通讯员陈法英

学校供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