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药名诗词
2024/12/4 来源:不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诗人的笔下,亦展现了其独特魅力。不仅文人雅士爱医重医,医药学家也会用诗词记载一些中医药。
中医药诗词中最有意思的当属药名诗,药名诗多取当归、熟地、防风、益智等字面含义,或以谐音字隐藏药名,或为药名之谜面。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思想的影响下,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对中医药文化了解很深,而优美的中药名也常常被古代文人用来借诗抒怀或行文字游戏。读这些诗词,既可了解中医药文化,又能体验诗词优美的意蕴。
北宋进士洪皓《集药名次韵》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巧妙的将“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五位中药嵌入这首爱国诗中。
南宋词人辛弃疾作品《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提到了26味中药(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柏叶、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地黄、菊花),将思念新婚妻子的沉郁忧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还有首《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词中木香、雨余凉(禹余粮)、石膏、防风、常山、知子(栀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为中药,嵌入词中却全不露痕迹,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诗人借寓情于草木,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作有一首中药诗谜:“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正当中。熟地不须用半下,生地车前仗此翁。”诗中蕴含淡竹叶、枳壳、防风、红花、熟地、半下(夏)、生地、车前草等中药名,同时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饶有情趣,令人叫绝。
《长相思·功臣》云:“龙谷平,虎谷平。蒲公英勇冠三军,木贼命归阴。甜杏人,苦杏人。合欢歌舞慰功臣,红花佩上身。”以“龙骨、虎骨、蒲公英、木贼、甜杏仁、苦杏仁、合欢、红花”八味药名,写出一位英勇善战的英雄,平定了叛乱,受到人民欢迎的感人场景。
北宋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全词嵌入“相思”、“苦参”、“当归”、“樱桃”、“菊花”、“意已(薏苡)”、“白纸(芷)”、“郎读(狼毒)”、“远至(志)”、“回乡(茴香)”10个药名。全词抒情自然而不着痕迹。并采用离合、双关等修辞方式,借药名抒发了妻子日夜怀念客居在外丈夫的真挚情感,为药名词的佳作。
清代医学家赵瑾叔名作《本草诗》中有云:“牡丹富贵占春多,入药根皮去积疴。理却劳伤经自利,除将吐衄血俱和”,另有“荜拨波斯产有余,丛生喜向竹林居,胃酸堪把寒涎散,腹冷能将暖气嘘”,作者把牡丹和荜拨的生长环境和功效用朗朗上口的诗句做了清晰的介绍,使中药更具灵性。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也有一首药名诗:“自从益志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已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和九个药名有关:“益志”是“一志”之谐音,即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王不留行”是写出发时唐太宗设宴送行。“三棱子”指三个徒弟。“马兜铃”指白龙马。“防己”指“自己”。而“荆芥”、“茯苓”、“竹沥”、“茴香”则分别是“警戒”、“佛灵”、“竹立”、“回乡”的谐音。中药名和小说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