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陪娃四十天的生活实录亲子关系的小船,
2022/9/5 来源:不详带娃路上的崩溃,只有成为了父母的人才懂。刚刚当上妈妈的人总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娃儿只是小的时候难带,等到宝宝慢慢长大懂事之后,就会变成贴心的小棉袄。
带娃的挑战就像升级打怪一样,每走一步都会出现一个未知问题。尤其是这段时间,大人和孩子都要宅在家,家里的矛盾似乎一触即发。不知各位奋斗在陪娃第一线,和家里的“神兽”面对面相处一个多月的老母亲们,你们都还好吗?
原本孩子按时按点去学校、上幼儿园,眼不见心不烦,大家相安无事,每日都是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现在看着宅在家各种作妖的娃和动辄瘫在家里的各种角落的老公,气就不打一处来。
好多妈妈都吐槽说自己的熊孩子在家坐不住,每天吵着要出去,跟孩子讲了一堆的大道理,他却怎么也听不进去。
再后来大家纷纷在家办公,神兽们每隔10分钟就来问一次: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你可以陪我玩一会儿吗?开着电话会议,耳边喊妈妈的声音就没停过,你要不答应就一声比一声更响亮。
再不开学上幼儿园,当家长的就要疯了,每天都在生活孩子魔爪之下......一会儿爸爸一会儿妈妈“赶紧来啊”,耳边最怕响起的就是“妈妈陪我玩儿呀”。谁缺女婿,谁缺媳妇的?求求你们赶紧领走吧!
催促孩子做作业怎么喊也喊不动,只要学习或是上课,就一下子拿吃的、一下子上厕所、一下子搞得咚咚响,真是搞不懂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恨不得动用武力压迫孩子好好学习......
陪娃辣妈
宅家自愈指南
究竟如何应对亲子陪伴中的不良情绪?在家陪娃怎么陪玩更益智、更高效?延期开学,云开学,怎样化解亲子关系危机?带着这些问题,芭姐去采访了几位辣妈,回顾一下从疫情之初到现在的一个多月,宅家的老母亲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看看她们都是如何与娃“斗智斗勇”的。
鲸瑜(宝宝八岁)
在经历带娃的崩溃之后
我学会了自我催眠
这一个多月以来我过得怎么样?总结下来就是:有担忧、有无聊、有崩溃、增加了技能点,更学会了自我催眠。
一开始,是每天想办法买口罩买酒精,为了家人的健康操心,后来跟着网友学会了做凉皮做蛋糕,哄娃开心了几天,再后来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哄明白娃,终于听说可以在家上网课了。
在娃在家上网课之后,我最后悔的是就是去年双十一为啥没买一台打印机,好不容易把教材给娃凑齐了,但每次去打印店都又要用掉一个口罩,这让家中原本就紧缺的口罩更少了。
有没有特别想打孩子的瞬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
一边在家办公,一边监督娃上网课,当妈的如果没有个三头六臂,根本镇不住。回想起自己当年,作为学霸要多风光有多风光,哪能想到现在的自己,竟然会为了教孩子几个英语单词喊哑嗓子,真的崩溃。
我的排遣方式就是多和同龄的孩子的妈妈们聊天,相互取经,这会令你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孩子们都是这样,会没有耐心、会听不进道理、会不认真、会糊弄事。谁家也不是天使娃,一出生就是学霸一枚。我家娃身体结实个头也长得高,已经非常优秀了!
是的,我还学会了自我催眠。
Angelica(宝宝四岁)
难得的慢节奏时光
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许多父母应该都深有体会,在没有孩子之前,我们可以慢条斯理、悠哉悠哉地处理各种事情。但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生活节奏都快了不少。
做饭要快、吃饭要快、洗漱要快、做家务要快、泡奶粉要快、抢奶粉更要快......高效运转的我们,为的就是不让孩子久等,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成长。
宅在家的一个多月,身为父母的我们终于可以放慢些步伐,不再把带娃当成打仗的战场,可以耐心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给孩子她最需要的爱。
曾经有人研究过我们一生中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我们原本以为漫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被“熊孩子”牵绊的日子,其实算下来也只有短短十年。
短暂的一生中,陪伴孩子——我们最重要的那个人的时间,居然也只有生命中的十分之一。因此,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更高效的陪伴,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小瞬间都需要父母加倍珍惜。
多给孩子讲故事,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个阅读兴趣暴涨的阶段,特别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书,甚至一边吃饭一边都要讲绘本才行。多去听听他们内心的小世界,鼓励他们勇敢、培养他们自信。我希望能在这段难得的时间里,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我还精心挑选出几本适合学龄前孩子的游戏互动类童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孩子既能学知识,动手又动脑,实现在玩中学习。
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各种鲜艳的东西,书写能力需要逐步开发,我给孩子准备了容易握稳的洞洞彩铅和填色绘本,让画画变成孩子的一场游戏。
没有技巧的教授,任由孩子自由发挥、操控画笔,家长可以在一旁适当鼓励,让孩子的画作呈现出更多可能性。
糖大喵(宝宝八岁)
保留适当的自由空间
不让亲子关系“崩盘”
延迟开学,身为家长的我们最怕就是孩子在家贪玩,没有学习的心思,假期在家玩儿“野”了,上学后好长时间也不收心。
如果不想让孩子虚度时光,家长对孩子最好有所引导,但建议逐步引导,留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
每天在家里上网课,家长坐在一旁监管,课后还要各种作业打卡,家长总容易过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