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返乡任教的荷花老师重回大山,是为

2024/12/30 来源:不详

大河网讯(记者薛小磊通讯员祝丹阳丁浩)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曾赢得了28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一批革命儿女曾长期坚守在这里奋勇战斗。《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从这里唱响全国的。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今天,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自强不息、坚守信念的红色基因却代代相传。

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同样有一批人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战线上。他们放弃城市的发展机会,走进大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

4月中旬,记者来到大别山脚下的一所农村教学点——商城县丰集镇童畈小学。

夜晚10点多,春风习习,乡村的道路上格外沉寂。童畈小学办公室的灯光犹如灯塔,透过窗户照亮了办公楼后面黑黝黝的山坡,也投射在校园里那几簇油亮的海桐叶上,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的梵音,让海桐叶纤尘不染。花坛里不时传来几声断续的虫鸣。一个身躯正伏在办公桌前,像往常一样,研读课本、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她叫何花,一个坚守乡村的青年女教师。

在别人眼里,这个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很优秀的姑娘,如今却选择回村做一名“孩子王”。这一举动让她周围的人都感到意外。大学毕业时,何花本可以像她同学一样留在城市,但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回乡教书;参加工作后,她本有机会去上研究生,但她不假思索地留了下来。

今年是她在农村从教的第4年。有人说,何花老师人如其名,她就像荷花一样冰清玉洁,扎根在农村大地,开出了艳丽的花儿。

一家三代献身乡村教育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

何花的爷爷早年也是一名教师,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知识分子,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感受到了知识匮乏的弊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念和平来之不易,也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决定回乡教书育人。他经常对自己的家人和学生说:“战乱给我们的国家害苦了,如今好不容易和平了,国家建设正需要大量有用的人,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时至今日,何花的父亲丁德超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他就经常随父亲一起去学校,在父亲的课堂上和他的学生一起上课,聆听他的教诲。“我家离学校很近,父亲工作的时候很喜欢带着我去学校。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小学里度过的。”丁德超饶有兴致地说道。

何花的爷爷退休后,丁德超接过父亲的担子,成为守望乡村教育的第二代人。今年59岁的丁德超已在童畈小学工作了40多年。他的妻子何雪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现已退休。

“这对教师夫妇在我们小学辛勤工作了几十年,夫妻俩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何雪老师还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位省级骨干教师。”童畈小学校长柳士勇介绍道。

由于何花的父母都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父母平时上班的时候就把她带在身边。上课时,哥哥姐姐们在教室里学习,她就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似懂非懂地听着;下课时,她就同他们一并玩耍。“我女儿在这所小学待了六年,她童年的快乐时光基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可以说,她的童年就是我的复制版。”丁德超告诉记者。

“爷爷是教师,打小我就喜欢听他讲各种故事,稍大一点,父母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所以,我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的崇敬之情。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能够言传身教影响人、改变人,特别值得我追求。”何花动情地说。

上大学时,何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带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切愿望,大学期间,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

大学的寒暑假总是来得更早一些,每次何花回来时,只要学生们在学校,她就习惯性地走进这所家乡的小学,同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上几节英语课和音乐课,陪他们做一些益智游戏和课外活动。虽然她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分别时,孩子们都恋恋不舍地拉着她的手,请求她不要离开。每当看到孩子们渴盼的眼神,何花心里总不是滋味。

她深知,贫困山区的小学除了课堂上的40分钟学习语文、数学,很少有其他教学内容。而孩子们又迫切需要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全面发展,从小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至关重要。”

每当想到这些,何花久久未眠。

一次,有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独自跑到何花家里说:“姐姐,等你毕业后,能来我们学校当老师吗?”

看到眼前这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何花不好拒绝,笑着点头同意。

与这名小女孩的约定,深深地埋藏在何花的内心深处……

年,何花大学毕业后,当她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争相去大城市发展时,她毅然决定回家乡做一名教师。一位同班同学劝她说:“我们好不容易从乡下走出来了,去城市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啊。”谁知何花却说:“相对于城市,我觉得乡村更需要我,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当年8月,何花参加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以全县小学英语学科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优先选岗。她没有选择交通便利的小学,而是毫不犹豫地走进丰集镇童畈教学点。

“对何花来说,这所家乡的小学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何花自小在此求学,当年教她的老师成了她的同事;她的爷爷曾经是这里的教师,父母也在这儿教书数十载;如今,她又成为这所学校的老师,‘这真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柳士勇看到当年的学生回来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是公认的“荷花老师”

年出生的何花,已在童畈小学工作4年,这4年中,有多所示范性高中力邀她前去任教,她都不为所动。“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何花语气坚定地说道。

虽然只有短短的4年,但是她却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普遍认可,切实做到了一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因此,她是校长口中的“花儿”,她是同事们眼中的“花妹妹”,更是孩子们心中的“荷花老师”。

年,何花老师所带的班被评为“商城县文明班级”,同年,她所主讲的课题获评“信阳市优质课一等奖”;年,何花作为县特岗教师优秀案例被推荐到省里;年,因能力出众,何花被任命为教导主任。由此,她也成为童畈小学建校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教导主任。

丰集镇中心校校长何茂宝说:“教育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何花老师回乡支持教育事业,这是人才回归,十分难能可贵。我们巩固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需要像何花这样的人才。”

何花不仅得到领导的认可,还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去年秋季开学,学生徐清源的妈妈了解到何花老师不再带五年级语文,便找到了校长,央求他不要换老师。“柳校长啊,当初之所以舍近求远来童畈,就是冲着何老师。现在,我家孩子听说何老师不教他们语文了,跟掉了魂一样。”说着说着,这位家长竟忍不住流泪了。

学习进修,攻读研究生是何花多年来一直的梦想。年,当何花的同学约她一起参加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她因舍不得离开与她朝夕相处半年的孩子们、舍不得离开她挚爱的讲台,决定改上非全日制研究生。

“乡村教育是我的追求,在这里,我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有这么多孩子陪着我,我挺幸福的。尤其是看了时代楷模张玉滚的事迹后,我更是深受震撼,决心以他为榜样,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何花说。

早上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童畈小学的大门口,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何花早早地站立在那里,犹如池塘里一朵绽放的荷花,笑着迎接着每一位学生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