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变成智能手雷

2023/3/8 来源:不详

进入暑假,各大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进入销售高峰。据报道,不少不良内容、伪装成益智类内容的游戏App、搜题类软件等,借儿童智能手表“潜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此外,儿童智能手表还存在App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验证、信息泄露等问题。(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过去,儿童“智能手表”只能提供定位和紧急通讯联络等一些简单功能。如今,其功能越来越丰富,可以拍照、上网、打游戏、社交聊天,日益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0.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年突破亿元规模。

然而,在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儿童“智能手表”乱象丛生,俨然成为“智能手雷”。一些儿童手表里可以下载的App多达上百款,其中不乏游戏类App,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既耽误学习,也影响视力。还有的App一旦绑定家长手机号,就同步开通了免密支付。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可以随意进行消费,包括支付VIP服务、购买游戏中的皮肤等等。

此外,今年央视“3·15”晚会还曝光了儿童“智能手表”信息安全漏洞。各种App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拿走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从而轻易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

手机受限之后,儿童手表成为唯一能带进学校的电子产品。一些家长希望随时获取孩子的位置,和孩子进行联系,有意为其购买儿童手表。同时,厂商也抓住孩子的消费心理,加强社交和娱乐性功能开发,让其欲罢不能。不过,并非所有的功能丰富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孩子来说,心智尚不成熟,缺乏金钱概念,很容易造成冲动消费、非理性消费。儿童“智能手表”无需密码即可支付,不仅有悖商业伦理,也违反法律要求。《民法典》明确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再者,儿童“智能手表”屏幕普遍在1到2寸,让孩子长时间沉迷这么小的屏幕,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国标委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儿童手表》,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首个儿童手表国家标准,该标准覆盖了儿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提出了相关评估和检测方法。除了硬件质量安全外,软件信息安全也需要立个规矩。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启动“清朗·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管理,深入排查语音、视频、文字、图片、游戏等场景,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希望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监管,将专项整治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切实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