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做到两不多吃羊肉鸡肉和糯米
2023/1/10 来源:不详头上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115/4518135.html
编者按:“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1月20日我们将迎来“大寒”节气。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大寒一过,便走向生机盎然的春天,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小编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大寒吃鸡补元气
在大寒时节吃鸡肉可以气血双补,抗寒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吃的还是热热的羹汤或者暖心的土窑鸡,那更是美味又暖身了。
▲黄精黑豆炖鸡
主要功效:益阴补肾、益肺胃、安五脏
推荐人群:肺肾阴虚兼脾胃虚弱者,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疲倦、纳差者。
材料:黄精15g、黑豆50g、枸杞5g、光鸡半只、生姜、料酒适量(3~4人量)
做法:光鸡洗净、斩件、飞水;黑豆洗净、浸泡;黄精、枸杞冲洗。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水九分满,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炖煮45分钟,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黄精,因进食其根能充饥,古将其称为芝草、“仙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提取物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能降压、降糖、调理血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黑豆补肾利水,与黄精、鸡肉同炖,可调理肺脾肾三脏,平补润而不燥。
▲凤凰花胶羹
材料:鸡半只、花胶50克、人参和黄芪各20克、大枣6枚、生姜数片,水适量(四人量)
做法:新鲜光鸡去毛和内脏,斩件,用武火煲或者炖至沸腾后改用文火再加热两小时,适当调味即得。
汤品点评:此款羹汤含胶原蛋白丰富,有点腻,进食后较难消化,故用长时间烹制使其易被吸收,这与“滋补滋腻之药宜久煎,取其熟而停蓄”的中医理念相符。
大寒养生离不开糯米
▲糯米补脾胃益肺气
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伴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及,糯米脾肺虚寒者宜之,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温暖后,人的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从而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称得上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糯米虽好,却也不能贪吃。吃时最好将日常主食摄入量减少,否则会由于糯米本身黏滞、不易消化,而引致胸腹胀满,这就得不偿失了。特别是老人、儿童等肠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杂粮腊八粥更养人
在大寒之后的腊八节,中国多地也有与糯米相关的饮食习俗,那就是喝腊八粥,粥中不仅有养人的糯米,还加入五谷杂粮,所以腊八粥也被奉为营养粥。相传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历史始于宋代,有近千年传统,每逢腊月初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与腊八的“八”相吻合,主料为米类和豆类,米类有小米、黄米、粳米、糯米等,豆类有红豆、绿豆、黑豆等,佐料则习惯在核桃、红枣、瓜子、莲子、花生、葡萄干等。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方法分析,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中,除糯米有温脾益气的作用外,粳米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豆类、果仁也是腊八粥的配料,像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等等。
▲糯米酒通血脉
智慧的中国人还将糯米酿制成米酒,使之又演化出一种养人饮食。米酒,在中国南北各地有多种名称,如糯米酒、甜酒、酒酿、醪糟,相传已有多年的食用历史,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我们最常见的食用风俗是给坐月子的产妇食用米酒,以促进乳汁分泌,帮助产妇恢复体能。比如客家人用月子酒(娘酒)煮30天的“娘酒鸡”为产妇调补;江苏传统的月子餐“酒酿煮鸡蛋”很受产妇欢迎;湖北地区的人们在“米酒鸡蛋”基础上增加补气血的红糖;安徽农村坐月子是用大灶烧开整锅米酒再煮月子餐;而浙江绍兴用的是米酒,华东是用酒酿,西南地区则用甜酒或醪糟……
《本草纲目》将米酒列入药酒类之首。《本草纲目》记载,“米酒通血脉、壮肠胃、润皮肤、散湿气”,现代营养学也发现,米酒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E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是鉴于酒精对于母婴的危害,现代医学建议产后妈妈采用完全去除酒精、保留米酒营养精华的月子餐专用汤头,直接用于煲汤、煮粥、煮饭,可更好帮助产后妈妈补充能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复原。
大寒吃羊补身
从现代营养学来看,羊肉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羊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脂肪含量却低于猪肉,它的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较接近,营养价值较高。羊肝中除了富含蛋白质和脂类外,维生素A、B族维生素含量和铁的含量也很高,每克羊肝中维生素A含量可达2万微克以上,羊肉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因此经常吃羊肝,不仅可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预防缺铁贫血的发生。但也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大量的羊肝,否则,就会引起维生素A摄入过量,对健康不利。
羊肉的吃法很多,包括炒、烤、炖、涮、炸、煲汤等。比较有名的吃法有葱爆羊肉、芝麻羊肉、清炖羊肉、红焖羊肉、炒烤羊肉、手抓羊肉、涮羊肉、羊肉汤等。在炖羊肉的同时,可以配上萝卜、山药、栗子、核桃仁一起炖,营养会更加全面。做羊肉的时候,葱、姜等调料也不能少,可以去掉膻味,增加羊肉的鲜香味。
考虑到目前我国居民中体重超重的人较多,建议多采用炖、或涮的方法烹调羊肉,少用炸或烤的方法。
炖:可以和萝卜等一起炖。炖羊肉最大优点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汤,在寒冷的早上,来上一碗羊肉汤,配上一个刚刚烙好的火烧,既能饱腹又能驱寒。
涮:涮羊肉要注意选用新鲜的肉片,肉要涮透,不要贪图口感吃不熟的羊肉。肥胖的人,选羊肉时,要选瘦点的肉,同时配多种绿叶蔬菜。涮羊肉的小料中盐的含量比较高,要少吃。
扒:扒羊肉条味道鲜美,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烤:烤羊肉串、烤羊腿等味道鲜美,广受人们的喜爱,但在烤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不宜经常吃、多吃。
酥:酥羊肉要经过一个油炸的过程,虽然可口,但能量较高,最好少吃。
有些人爱吃羊脑、羊杂,但要注意:羊脑、羊杂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每克羊脑中含毫克以上的胆固醇,克的羊杂中含的胆固醇在毫克左右,是瘦肉的2~3倍,建议要少吃。
大寒吃些“发热”的食材
大寒,寒寒冻冻,除了打边炉取暖,吃些能“发热”的食材,也是暖身滋补的好办法。补阳重物如鹿肉、羊肉、丹参、三七等都是这个时节的美食上上之选。
▲温补暖身梅花鹿
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有很好的温煦作用。李时珍云:“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石锅野米煮鹿肉
掀开滚烫的石锅盖子,微黄色的浓汤上还冒着小泡,肉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心急喝不了热汤,所以要慢慢品。汤底是浓鸡汤加上金瓜汁,入口味道浓郁,还有野米、杂菜粒和淮山粒增加口感。梅花鹿肉乍一看跟牛肉类似,颜色比牛肉更深,细品发现其肉质非常细嫩,结缔组织少,几乎没有肥肉,还有一种淡淡的“野味”。
▲枣茸枸杞蒸鹿肉
梅花鹿肉需要提前5~6小时预处理,用杂菜(红萝卜、西芹、洋葱等)榨汁,分三次给梅花鹿肉吸饱水分,并不时配合按摩。
枣茸枸杞蒸鹿肉是一款非常适合女士的菜式,甜甜的枣茸和枸杞放在鹿肉上蒸,笼底垫荷叶和淮山片,一素一肉夹着吃,清香无比。
“大寒”养生,讲个“暖”字
▲精神:暖身先暖心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池晓玲解释说,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调剂,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防风护足好御寒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动一动少闹病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建议可以在阳光晴好的天气,上午10:00左右,下午2:00左右户外活动1个多小时。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跑、快走、登山、太极拳、郭林气功、八段锦等等。如果室内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伤津耗气,不利于养生。
大寒节气重在温补肾阳
大寒开始,冬天也就只剩下半个月了。此时,就快到交一年“养生作业”的时候了。这一年,身体养得好不好,开春就可见分晓。对此,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专家建议,冬季养生需抓紧这剩下的10多天,好好进补,好好休息,静候春天。而大寒节气养生的重点则在于温补肾阳。
首先,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最后,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日常饮食中,可常食用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如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阳气是逐渐衰退的,老人在冬季需要补肾阳。另外,对于不孕不育的人,大寒这个天气也是温补肾阳最好的一个时机。
此外,按摩肚子能补肾阳。汪栋材说,按摩关元穴、命门穴即可达到补肾阳的效果。脐周围是中焦,脐下就属于下焦,肾属下焦。关元穴在脐下3寸(4横指),用手掌心(劳宫穴)按摩关元穴,身后与关元穴对着的命门穴,脐下3寸(4横指),是守护生命的大门,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两手交叉在后面按揉,按揉在原地,不是搓皮,得有一定压力,手心手掌是有一定温度的。这套手法必须每天做,尤其到大寒以后,关元穴补肾非常好。
最强冷天气大寒到了!送您一份“抗冻秘籍”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都是最冷时期。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抗冻秘籍”!
▲补充维生素
研究发现,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具有帮助人体抵御寒冷的作用,一般人在-6℃~-5℃时可能发生冻伤,而补充维生素B2之后,-9℃~-7℃时才发生冻伤。如果同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那么人们耐受寒冷的能力更强。
▲常按期门穴
中华瑜珈协会迷罗:此时的养生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能升发阳气防风寒。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期门穴位于乳头正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而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找不到具体的穴位也没有关系,只要将双手掌面贴于乳房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这四个穴位。每天早晚分别反复推5分钟左右。
▲熬点银耳红枣羹
医院营养科主任侯喜信:大寒除了要继续注重滋补肾阴外,还要兼顾养肝,熬一些银耳红枣羹,在羹里可加入无核且瓣膜较薄的橘子,除了能够护肝,还能够润肺和止咳,对呼吸道疾病也有好处。熬羹时银耳量要足,煮的时间要长才会黏稠成羹状。
▲做个中药足浴
北京医院推拿科主任刘长信:中药足浴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冬季四肢冰冷的人来说效果不错,同时能通络止痛、消炎退肿,对于冻疮有治疗作用。医院找中医开方,在医生指导下泡脚。
大寒养生做到“两不”
▲荤素搭配温补不上火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此时饮食也应与之前的节气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来抗寒气、保阳气。肉类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补脾胃、温肾补阳的功能,鱼类中鲫鱼、黄鳝有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冬季常吃热量高或滋补的食物御寒保暖,很容易补过了头,平时也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道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吃火锅时,尽可能多加点白菜、豆腐等凉性食物,有助于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也可有意识地增加大枣、百合、莲子、豆类、花生、松子、水果等副食的摄入,这些食物性味平和,适当进食,也可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
▲补水不失水避免劳心费神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雾霾、下雪天,最好暂停锻炼。
中医专家提醒保暖防流感
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指出,广东近日进入湿冷模式,穿衣要讲“衣服气候”。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也易于侵入。理想的“衣服气候”是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可缓冲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市民可在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次,以补肾健脑。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同时应节制房事,《寿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
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在冬季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