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IP能否成为早教硬件厂商内容的源头
2025/7/13 来源:不详原创IP能否成为早教硬件厂商内容的源头?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第一个问题
在早教硬件领域,早教产品到底要做什么事?
开发一款益智,娱乐,互动,亲子或者寓教于乐的产品?就这样?用户买单?消费掏钱?
真的是这样简单的商业逻辑吗?有人说,世上最难两件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所以在此从事早教领域的具体人员虽有十多年的运营经验,可依然没有搞清楚,早教产品到底要干什么。做出一个产品,为什么要做这个,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是不清晰的。
比如一台故事机,厂家为什么要生产这台故事机?讲故事?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为了讲故事?那,消费者为什么需要讲故事呢?
所以,后来智能音箱出来后,故事机的市场份额立马被蚕食掉。
你说消费者需要一台智能音箱?因为它更加智能?声音更好?从价位段来说,它比故事机还贵。但消费者愿意买单,因为品牌降低选择成本?其实也不完全是,顾客会购买会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动机。
所以,智能音箱比起故事机来说,它拥有更多更优质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讲故事。
它真正做的是一个可以被替代的内容传播媒介。
智能音箱好,故事机也好,还是视频播放器也罢,他们都是内容的一个载体。
作为消费者,他们需要从中去替代自己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故事机,智能音箱,视频播放器是一个必然产物。
未来会如何发展?可能会有一个更加人工智能,能够深度互动,替代家长完成更高维度家庭教育部分的产品出现,智能音箱也是会被替代的暂时性产品。
科技发展,技术迭代都是在为需求服务。
比如,我们现在能够吃到的杂交水稻,新西兰奇异果,无刺鱼肉,太空辣椒他们都是为了更适应我们人类需求进行了科学,技术的改变。虽然讲适者生存,但其实也是一种择物生存。
回归到早教硬件领域,硬件产品都是表象承载,而底层的人类社会需求是一直不变的存在。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个底层需求,早教硬件需要抓住一个不变的东西,变来变去的只是产品。这条路,就可以一直走。
这条路是什么?
可以说,IP是弥补早教硬件短板的一条路之一,原创IP是完成企业自身商业化运作的必经之路。
IP对于企业者而言,他是产品品牌的附加值,是消费者促成购买的理由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选择条件,或者说它不是主要的选择条件。但,造型可爱的IP,或许能成为孩子们在做选择考量的最为直观的选择条件,因为我们人的天性,依然会对“悦己者容”,这是消费动机。IP为食品赋能是近几年来行业比较通常用的手法,但在早教硬件领域目前来说,屈指可数,比如已授权的有小黄鸭,迪士尼“米奇”,“冰雪奇缘”系列,麦咭等等,原创IP领域有宝宝巴士,超级宝贝JOJO,贝瓦,火火兔,萌语家族等等。
既然,IP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那我们要认识到,IP作为企业主的选择,它具有什么优势?它有哪些短板?我们可不可以自己打造一组原创IP?
IP的优势是显而易见,也是初见成效的,所以企业主都热衷让自己的产品用IP来进行赋能,提高产品单价,增加利润点。但,授权IP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也为企业增加了许多的后期负担。尤其是经销商,渠道代理商而言,这种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剧了经营结构模式的改变。
当前市场,IP的变现归纳有两大倾向:一,衍生品作为电影IP的宣传物料存在,衍生品更侧重于作为宣传和提升票房的手段。二,IP为产品赋能,以优良设计与产品寻找合适的IP,提升产品价值。而,食品,玩具,电子类等均依靠的是第二类,IP为产品进行赋能。
IP对于早教硬件厂商而言意味着什么?
商家化价值,公司资产!
很简单!所有的接入口,只有一个节点,那就是商业价值,那商业价值的输出端口在哪里?答案是:IP。企业做IP的典范企业有哪些?最早可溯源日本的卡西欧打造出来的“铁臂阿童木”,糖果企业中的牛奶妹“不二家”,食品跨国企业玛氏的MMs豆的拟人IP;到我国海尔引进了这套商业模式,衍生出“海尔兄弟”,台资旺旺(旺仔)也随之跟进,依靠旺仔IP完成了全新的商业升级。三只松鼠的坚果电商帝国;叶罗丽的精品娃娃,“叶罗丽之精灵梦”;儿童积木专家布鲁克,“百变布鲁克”。这些都是比较优质的原创IP品牌企业。
IP的商业价值具体体现在哪里?
在三个维度
1.品牌价值的传递;
2.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
3.拥有更大商业想象空间的产品组合。
虽然简单来说IP并不能成为早教硬件厂商的主流形式,但一定会成为一个商业方向。
品牌的差异化营造,IP的商业价值输出,核心产品生态链或许可以成为一套完整的组合拳,最终企业是要呈现在社会价值,长期主义,以及核心的顾客价值服务为主体的商业形态。
早教硬件厂商,加油吧,为了更好的代替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