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米的滋味,节日的滋味
2025/7/9 来源:不详大家好,我是初九,现代人认为,那些对美食有着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大多是热爱生活的乐天派。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先无疑是一群无比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不仅热衷于将各种食材烹制成美味可口的食物,在各种大小节庆也总少不了各式美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美食的滋味逐渐成为人们对节日的主要记忆。●各地的粽子差异很大,比如,粽叶的选粽子的前世正如人们提到除夕就自然会想到饺子,提到端午,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粽子。千百年的历史中,中国流传着许多有关端午节、屈原与粽子的故事,但这些传说大多是后人赋予的美好祈愿。中国最早的粽子出现于春秋时代,当时盛行以牛角祭祀天地祖先,后来渐渐有人于祭祀典礼上,以菰叶包裹黍米做成牛角状充当祭品,人们称之为“角黍”,这便是最早的粽子雏形。至两汉时期,开始有了将粽子作为端午节食物的做法。东晋时期,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时的应节食品。崇尚浮华生活的东晋贵族开始在粽子上增添新的花样,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黍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还会掺杂各类珍禽兽肉及美味干果,粽子的品种日益增多起来。又过了年,南朝梁代文人吴钧作《续齐谐记》一书,书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由此端午节、粽子便与屈原联系到了一起,在日后的千百年间不断演化出各种传说以及民俗风情。至隋唐、两宋之后,经济重心南移,华夏文明重心随之南移,小小的一只粽子也受到了影响,人们制作粽子渐渐不再使用北方出产的黍米,转而使用南方的糯米,粽子也随之有了今日的样子。现如今,粽子的种类非常丰富,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辣粽、火腿粽,不一而足。嘉兴肉粽嘉兴粽子,香而不腻,糯而不糊,甘糯可口,咸甜适中,尤以鲜肉粽最负盛名,素有“粽子之王”的美誉。嘉兴肉粽诞生于明朝中叶,当时东吴西浙这一片的饮食丰富,嘉兴湖州一带的茶食品种丰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细腻,被称为“嘉湖细点”,而嘉兴粽子便是其中的代表。直至清朝末期,在嘉兴一带,每逢过年、清明节、端午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仅自己家人包粽子作节令食品,还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甚至成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点心食品,在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专售粽子的店铺。到了现代,由于嘉兴肉粽滋味鲜美,且食用、携带十分方便,因此又受到了生活节奏日益忙碌的现代都市人的喜爱,成为可以和肯德基、麦当劳相媲美的中式快餐。每日晨间,嘉兴人大多都会前往食铺点上一只粽子,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嘉兴肉粽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嘉湖细点”中的“细”字,工艺精致异常。首先,制作鲜肉粽的肉馅用的是肥瘦适中、去皮的猪腿肉,按横丝纹切成长方形的小块,然后放入盆内,加少量食盐、白糖、味精、白酒,用手反复拌搓,直到肉块出现“小白泡”为止,这样制作的肉馅煮熟后不仅滋味十足,而且特别香嫩。值得一提的是,制作嘉兴肉粽最忌加入酱油,因为酱油不仅会破坏肉馅的口感,还会掩盖住糯米的清香。●色、香、味俱全的八宝粽嘉兴肉粽所用的米以嘉湖一带所产上好糯米为佳,淘米时讲究淘得快、洗得净,不可用手搅拌,如此淘洗的米,捞出之后只需稍待片刻,米中的积水便可沥干。随后再将腌制肉馅的料汁倒入米中,搅拌均匀。由于淘洗的糯米吸水量少,所以料汁的滋味很容易便会浸入米中。八宝粽以糯米和各种豆类为主要原料,不仅外形美观,香甜可口,还有滋养强身的功效。包粽子亦有讲究,首先嘉兴肉粽所用粽叶一般为江西宁都、赣州一带所产箬叶,自明清时代便是如此,这些粽叶生长在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的山林中,其叶片厚薄适中,柔韧性强,清香度高。用这样的箬叶包粽子,既能保证粽子的外形和质量,又使粽子别具山野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包粽子时,要根据肉馅的肥瘦使用不同的手法。倘若肉肥,便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倘若肉瘦,便须将粽子扎紧,因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扎得不紧的话,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嘉兴肉粽烧煮时也和一般粽子的煮法不同,不用冷水,而是以开水落锅,这样才能避免粽子因长时间烹煮而至味道走失。经过如此精细的工序炮制烧煮出来的肉粽,起锅时削开箬壳,放于瓷盆内,用筷子均匀地夹成四块,块块有肉,糯而不烂,吃起来鲜滋滋,油津津,油而不腻,独具风味。北方的粽子比起以嘉兴为代表的南方粽子,北方粽子的制作远远没有那般精巧,但是北方人在包制粽子的时候也是尽量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五豆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五豆粽以糯米为主,辅以绿豆、红豆、花生、眉豆,再加入金丝小枣,以其甘甜丰富米豆之味。糯米、绿豆、红豆、花生洗净,放入冷水中浸泡2小时,眉豆与红枣则只需洗净浸泡1小时。当糯米与各色豆子、红枣在水中泡透之后,便可捞出沥干水分,混合放入瓷盆中搅拌均匀,并且加入白糖调味。北方人一般用芦苇叶包裹粽子,粽叶冲洗干净,放入滚水中浸泡2小时,既可杀菌消毒,又能让叶子充分软化。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一般会包成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粽子的大小差异甚巨,有的达两三斤之巨,有的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天气逐渐炎热之际,五豆粽以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健脾和胃的绿豆、红豆、花生、眉豆和糯米等豆类、粗粮为原料。又以性味清凉、兼有治病功效的芦苇叶包裹,不仅美味,还非常适合夏天食疗用。蜂蜜凉粽流行于关中渭南一带,是当地人消夏解暑的绝佳凉点。粽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风味。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宫廷宴会上的一道佳肴,时人称其为“御赐绯含香粽子”。后来,长安城里也逐渐出现了专门经营这种粽子的店铺,而且制作这种粽子的技艺相当高超。成书于唐代的《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作诗赞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这些也证明了,远在盛唐时期,长安蜂蜜凉粽子已是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著名食品了。除却五豆粽、蜂蜜凉粽之外,北方还有豆沙粽、果仁桂花粽、百果粽等多种样式。然而无论何种花样,北方粽子均以甜味为主。●粽子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百变粽子端午节食粽子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它还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走出了国门。日本人端午节亦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而非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本的粽子也不是用糯米做的,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也大为不同,其状呈种子形。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越南人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时,越南人吃方形咸粽,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缅甸人虽然不过端午节,却抵挡不住美味粽子的诱惑。缅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做馅,香气扑鼻,吃上一口,软酥酥,甜滋滋,令人陶醉。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用绿色粽叶包裹,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甚是清香。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