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让他待在家,

2025/3/9 来源:不详

现在的孩子似乎和我们小时候非常的不同,我的周末只要完成就可以尽情的玩耍。每年的寒暑假简直就是天堂,可以甩开膀子的玩。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环境还是那么好,水清澈,天湛蓝,每天奔跑在田野里。

然而社会的发展,使得国家从过去落后的经济模式慢慢转变成更加现代的经济模式。对于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这让很多学生压力很大,他们不得不在周末的时候,甚至寒暑假的时候被迫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每天让孩子在家里不出门,时间久了很容易患自然缺失症。

1、户外“辅导班”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强制推行,大家对知识的认同也更加的普遍化,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都有了普遍的提高。现在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并且更加积极的跟着各种育儿书籍和育儿老师学习。

父母们也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压力比较大,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想办法减轻孩子的压力。

当然有需求肯定就有供给,针对父母的这样需求,市面上也有很多更加倾向孩子身体锻炼的训练营。

也就是老师们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益智游戏,老师带着孩子一起玩。

现在孩子大都是在大城市中生活,平常除了上学,就是穿梭在各类辅导班之间,很少有机会和大自然亲近。

可能见到最多的就是住的小区里的绿化,偶尔父母可能带着去公园里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出现一种情况,孩子们们换上一种不常见的症状“自然缺失症”。

2、什么是自然缺失症

所谓的自然缺失症,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缺少在大自然的机会,因为长期在城市里待着,孩子们对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概念最早源自丹麦作家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孩子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很多现代人高发的疾病,比如焦虑症、忧郁症等都是和小时候与大自然接触比较少有关系。相类似的研究,美国也曾经做过,同样的结果表明,很多心理疾病都是缺少与大自然等绿色的环境接触有关系。

世界顶级的科学研究杂志《自然》早在年的时候就已经做过研究,结果显示近视的发生的概率和室外活动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这些研究都在说明一种问题,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和大自然接触的很少,长大以后近视和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孩子是世界上最纯真的,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最密切的。比起父母的三心二意,孩子在大自然中总是全身心的。

当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发现大人看不到的美。有学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研究,常年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与城市里孩子的区别。

农村的孩子接触到的物资相对较少,很少会长期和手机电脑之类电子产品接触。也没有眼花缭乱的儿童乐园,农村孩子玩的游戏大都是自己发明的。在对比观察同一件小昆虫的时候,农村孩子的专注度明显要高于城市生活的孩子。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自然缺失症: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很少带孩子出门享受阳光;到了孩子明明已经可以自己行走的时候,出门却还是总抱着。

到了孩子可以到处探索的3岁,却总是害怕孩子受伤什么都不让碰;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却很少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探索。

孩子们在这样环境中慢慢缺失了和大自然的接触,目光了也总是缺少一份大自然的灵动。如果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自然缺失的小朋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出生后至两岁

这段时间孩子们主要是靠感官来认识身边的世界,比如他们总是喜欢摸,总是喜欢啃,他们喜欢听别人和他们说话。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2、两岁到七岁

孩子在这段时间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进入前运算阶段。这段时间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奇特。对于比较小的宝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哪怕只是一个小树叶。

3、七岁之后

七周岁之后,大部分孩子就开始正式变成小学生,有了学习的压力,也有了和更多伙伴共同学习的机会。他们知道的更多,也更能理解父母和老师表达的意思,这段时间是孩子接触大自然最好的时机。

总结:

大自然是人类最美的馈赠,在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可以远离电子产品,可以暂时抛开作业的压力。

在大自然力好好玩耍,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放松,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增进和父母的感情。

最重要的是,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师,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奇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