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如何有效的设计数学

2024/8/6 来源:不详

幼儿阶段是思维启蒙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和发展关系密切,它对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学活动设计得当会让孩子收获愉悦、体验成就;反之,则单调枯燥、毫无乐趣。

因此,我们基于核心经验,彰显教学策略,倡导数学活动融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为一体,融趣味性、快乐性、创新性于其中,这样的理念诠释的是儿童核心素养的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精神。以下就实践研讨中的教学案例阐述我们的思考和收获。

设计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

由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认知和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认识素养各异,所以,我们幼儿园教师应该要根据幼儿数学方面的学习切实需求,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数学教育教学的活动,若有的活动不能符合学生的学情的话,这样会降低教育的质量。

案例一

在开展幼儿园小班的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拿到班上,如圆形的喇叭、正方形的盒子、长方体的沙包等,这些都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他们看到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将这些事物作为载体导入“认识常见图形”数学知识,这样教育教学方法会降低幼儿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让他们通过认识可以感悟生活,并且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幼儿智能数学》学具

依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制定有效的游戏活动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质化的教学模式将会阻碍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针对数学这一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幼儿教师一定要保证游戏常变常新,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各个阶段不同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对幼儿个人能力的提升有更显著的意义。幼儿教师设计不同的游戏,常常是秉承从简单到复杂的设计原则,因此,幼儿的年龄阶段需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幼儿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游戏,提前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喜好,以及该阶段幼儿在数学学习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提高数学游戏的针对性,由浅入深地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意识,更好地帮助幼儿接受数学知识内涵。

案例二

幼儿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形状认知,常常在设计黑板报的时候就加入一些形状的概念,还可以在黑板报的一个角落利用教具做成益智区域,让幼儿在生活中慢慢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立方体等等。

教师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纸板设计成不同的样子,然后要求学生们记录颜色和形状的特点。如,红色的正方形、白色的圆形、绿色的长方形等等,将这些游戏材料准备好之后,适当地投放在幼儿园内的不同区域,每一种形状和颜色的呼应,对幼儿来说都是一件很有趣的玩具。

幼儿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记忆不同形状,而后以快问快答的形式,要求幼儿能够快速地解答幼儿教师手里的形状,并且鼓励孩子们自己分析每个形状的特点。

材料多元化,让操作活动有声有色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重在操作、感知、反思和比较。适宜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物质保障,有效的投放策略更能体现执教者的用心和智慧。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活动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程意识、创新意识、求异精神。体现在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上,便是多元化、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让孩子的操作活动具有人文情怀,并不只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和模式,而是具备多种可能、多样思维。

案例三

幼教专家来园半日活动指导中,年轻的小陈老师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看似普通却含策略、看似简单却折射创新求异精神的数学活动——“小小理货员”。

在以往的类似活动中,这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分类活动,教师往往会提供具有明显特征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和塑料玩具或者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这样一目了然,能保证幼儿操作中的准确性,但是分类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意。

而提供多元化的玩具既有材质方面的不同,又有大小方面的不同,既有多种颜色的元素,更有玩法用途的不同,这样就让孩子的分类活动更加缤纷,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大胆地去尝试,材料投放的多元素让分类选择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这样的投放策略打破了单一的模式,让各种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难易结合,树立求异精神,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较好地学习和获得各种数学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游戏元素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寻找游戏元素,结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引导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学知识的价值,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生活实际中存在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数学学习经验,引导幼儿从生活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降低了幼儿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效应用。

案例四

在认识水果活动中,先让幼儿学习点人数,之后根据点的人数分发水果。还可以对水果进行分割,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保持较高的兴趣,并帮助幼儿轻松地完成对数学图形知识的了解。又如,组织搭积木活动,引导幼儿寻找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寻找积木的过程中深化幼儿对不同图形的认识。

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发挥着大作用,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良好的体验,这为之后数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激活幼儿的数学思维,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记住父母的手机号、小朋友家的门牌号、父母的生日等,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效果。

形式多样化,让数学课堂有分有合

数学相对于语言、音乐等来说,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如何让数学活动充满缤纷与精彩,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需要教师用心思索,与教材对话,与班级孩子的原有经验对话,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地组织形式,融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集体分享交流为一体,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满足了不同发展,幼儿的学习需求,既有针对性指导的机会,又有利于幼儿独立、自主、协作等品质的培养。

案例五

如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规律》,意在让孩子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寻找生活中有趣的规律。

活动中既有集体的学习与感知——通过观察理解物体排列的不同规律,帮助幼儿多角度地建立概念,为之后的举一反三奠定基础。又有生生互动——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两两结对共同创造规律。

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材料准备工作

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备课时会把教学过程中用到的物品准备好,课上给幼儿实际操作。这种教育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如果教师代替孩子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角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改变这类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使幼儿参与到材料的准备工作中去。幼儿会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选出自己想要的材料,这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对物体进行排序前,让学生观察家中和教室中物体的摆放顺序,自己找到一组有规律的排序,把它带到幼儿园。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物体的排序规律。

案例六

在开展测量方面的教育教学的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出“用什么测量身高”的问题,让幼儿自发性地区寻找测量自己身高的工具。

幼儿在寻找工具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思考问题,不断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散。这样能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幼儿参与性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游戏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数学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参与度,他们能够配合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众所周知,顽皮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与数学的结合,能够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七

引导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时,教师便可以借助游戏方式开展活动,先准备10张小卡片,然后教师给出不同的指令,幼儿要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拿起对应数字的卡片。如教师说3时,幼儿就要拿起3张卡片,其中反应最快、拿起卡片数准确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奖励,通过奖励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教师也可以采取让幼儿以击掌的游戏方式认识数字,如教师说出6时,幼儿要连续击掌6次,发现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从而提高数学游戏的有效性。

利用儿童绘本丰富数学教学活动形式

借助儿童绘本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形式进行丰富和创新,可以给予幼儿更加新奇的数学学习体验,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活动参与主动性,对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八

幼儿教师可以将绘本数学教学与趣味性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幼儿教师根据绘本营造相应的故事情境,并将绘本故事讲述给幼儿,然后在绘本故事角色卡片上标注与故事本身有关的数字,再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通过趣味性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幼儿对绘本中数学知识的记忆效果。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角色卡片开展接力小游戏,将绘本角色卡片排成数排,随机挑选一个幼儿让其回答第一排第一张角色卡是谁,然后让这位小朋友随意挑选一个幼儿回答“第几排第几张角色卡是谁”,这种绘本游戏教学活动不仅可以给予幼儿更好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培养。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互动过程中主要强调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配合学生。在教育教学互动过程中,我们要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要有规矩意识。具身认知理念也强调个体与外界交互的过程。因此,教学是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将具身认知理念应用于微数学教学是值得推广的授课方式。

案例九

教师在微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助力幼儿的认知情感开发,同时,这也有利于微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多样化的互动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辅助幼儿深入理解语言,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营造充满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因此,实施该策略的重点是以问题为前提的互动。

它可作为启发幼儿思考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做到内容简洁、清晰,能够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教师需要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是灵动的,因为它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探究乐趣;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是精彩的,因为它让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得以保障。双减背景下的数学活动设计更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它摒弃了循规蹈矩和单一呆板,激励教师的创新与整合,体现教师的用心和匠心。

《幼儿智能数学》是由北京全程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基于国内幼儿数学教育发展现状,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经过多年研究,众多幼儿园参与实验后发行出版的幼儿数学课程体系。

幼儿智能数学介绍

一、课程理念

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感知中理解、理解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创造、创造中激发深厚的兴趣。

二、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含幼儿用书、教师用书、幼儿学具、教师教具、电子资源包。

三、课程特色

1、注重操作学习

2、强调游戏化、情境化

3、重视思维培养

4、注重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服务保障

1、学期初开展一对一定制化教师培训;

2、课程开展中进行入园督导,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3、每周线上云教研,协助解决园本教研困扰;

4、提供家长会、教学展示方案策划与指导;

5、每年邀请专家名师开展数学教学研讨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