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定价024元杂志的教育公平梦
2023/3/7 来源:不详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201.html
本文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报昂贵的早教班、英语班、学前班,不用买学区房,不用身处教育资源集中的大城市,不用认识任何专家艺术家,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一本从40年前就拥有的梦想的幼儿杂志。
写在前面
“为什么四大发明有两大都跟出版有关?”
大家好,我是三川,在给孩子们讲述我的其中一个职业——出版的时候,我总是会问这个问题。
在印刷术和造纸术发明之前,一个人的智慧要告诉另外一个人,除了说话之外,必须要刻在竹简、青铜器、羊皮上,这些材料如此昂贵,耗用时间成本如此之高,注定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受优质教育。
印刷术和造纸术发明之后,人们能够轻易从廉价的纸上读到那些智慧的思想,宝贵的方法,跟这个人是不是在本地,甚至是不是当代人没有关系,千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智慧,你都可以通过廉价的阅读方便地得到。
人类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的智慧只能父母传孩子,师傅传徒弟,最多传三代,而人类的智慧却可以传千年万年,所有的后人都可以站在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的肩膀上前行——这就是人类文明。
可以这样说,每个做出版的人都有用最便宜最易得最公平的方式传播文明到最多的人那里去的梦想。
年5月,40年前,一本定价0.24元的杂志《幼儿画报》就怀揣着传递人类文明的梦想创刊了。
01.
一本0.24元的杂志开启幼儿早期阅读之门
深爱儿童、陶醉创作的艺术家文学家,把孩子们宠上了天
年,以一只毛茸茸的破壳小鸡为封面的《幼儿画报》创刊号诞生了,定价0.24元。
这绝对是当年的新生事物,因为当时还没有人觉得幼儿除了听听夜故事,看看动画片,还需要阅读。当年订阅《幼儿画报》的父母几乎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他们也是当父母之后才知道“早期阅读”这个陌生的概念。
在那个既没有绘本,也没有早教机构的年代,每个月花0.24元带孩子读故事诗歌,做益智游戏,就是在对儿童做早期教育。这批新潮父母的选择很快感染了更多父母,给幼儿订一本杂志变成了越来越多的父母的选择。
▲年创刊号。
《幼儿画报》虽然便宜,也刚刚起步,但内容却像80年代的很多出版物一样,内容扎实、品味一流。
创刊主编召集了国画大家杨永青、何艳荣、知名插画家彭国良,还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近、嵇鸿、金波、郑春华等,集齐了中国最优秀最富创造力的艺术家,文学家,翻开杂志,每一页都是大师级别的文化盛宴。
▲杨永青先生为《幼儿画报》创刊号画的《螃蟹要吃糖》,盒子上的孔雀图、螃蟹图都美翻。孩子看到大大螃蟹的惊喜,母女之间的爱意,美好生活的图景在画中流淌。这篇《螃蟹要吃糖》的作者,是我们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先生。
▲国画大家何艳荣老师为孩子们画的作品《变》(年),胖乎乎的孩童趴在河中的池塘上睡觉,深深浅浅的绿、粉嫩欲滴的荷花,孩子健康的身体,让人看了心中柔软,神清气爽。
还有儿童水墨画家毛小榆,父亲是中国儿童美术画的开拓者,他在《幼儿画报》创刊号上,为孩子们献上的,是大开页的漫画《是谁搭了座桥》。著名音乐人彭磊的父亲,著名插画家彭国良,为孩子献上的漫画《小丁丁》……
整本画报浪漫得一塌糊涂,有朗朗上口的童谣:用嘴轻轻一吹,美丽的小船,开了。白帆把手掌找找,绕过高山,穿过大桥……
▲《纸船》由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春华和美术家周宪彻为孩子们创作。(年)
传统故事的插画出自杨永青老师的手笔,画得气韵生动,非常有童趣。
年的科普故事,卷尾猴、长颈鹿、大象、鹭鸶、海豚都是怎么睡觉的呢?三十年多前的故事,拿到今天看也不过时。
彭国良先生的《小狗乖乖》系列、《好朋友》系列等漫画,一直在《幼儿画报》上连载了十几年。
儿子彭磊也深受父亲画作的影响,在微博上怒赞父亲的漫画。
那些深爱儿童、陶醉于为儿童创作的艺术家、儿童文学作家,把孩子们宠上了天。已经中年的我们,翻开40年前充满童趣的图画,浪漫、幽默、有趣,看一眼它,就像回到了童年,心都被融化了。
02.
“小乐园”栏目受到追捧
幼儿画报发现了早期阅读的教育功能
每期杂志在最后的位置,有一个边缘的小栏目,叫“小乐园”,这里有看上去像上课一样的《看图说话》、小手工、益智数学游戏。这一块内容本来是个“配菜”,却受到家长孩子的一致欢迎。
今天翻阅当年的“小乐园”,发现逻辑思维训练一点不差,要是别人家用了《逻辑狗》得瑟半天,给他看看咱们82年的《幼儿画报》,一点不落后。
因为益智游戏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到年,《幼儿画报》增加了《妈妈之页》栏目,一点一点地教孩子们识字。识字的文字和画图,比现在的网红识字书好看很多。
▲眼睛、耳朵、心,一笔一划,都充满汉字的美,短短的歌谣里,也有流淌的灵气。
封底的图画放到一起,太美了!
▲为了鼓励孩子自己洗脸,《幼儿画报》配上了美美的图画,还有好听的歌谣,还有对家长的指导,让家长可以不急,慢慢引导孩子自立。
期刊内还有浪漫的季节变化。不同的时节,都有这个季节的趣味,如同《红楼梦》中的古代贵族生活趣味,很多都来源于春夏秋冬的不同活动:除夕放鞭炮,秋天吃螃蟹作诗,冬天雪地里摘梅花。
▲融入了剪纸风格的“放花炮”(年)。
▲4月的春花,非常美。
《幼儿画报》也为孩子们感知时节,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有了真实生活的体验,再看画报上颇有艺术性的画、富有文学性的文字,孩子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和审美体验。
▲红红火火的农家乐,有涂色、认知水果蔬菜宠物,走迷宫(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幼儿画报》也有了时代变化的印记:开始把国外的优秀儿童作品,带给中国的小朋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把环保意识,对自然的珍惜和热爱带了进来。
也有更多国外保护大自然的科普故事,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比如《树真好》是《幼儿画报》率先从国外引进的故事。时隔好几年后,才被其他出版社引进,做成了绘本。
《幼儿画报》的内容创作,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宠爱孩子,就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用短短的、美好的童谣,用有趣的、好玩的漫画连载,用生动的、文学性强的故事,用人见人爱的益智游戏、手工游戏、身体游戏,让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之中、文学的滋养之中、对世界的好奇之中,通过阅读、游戏,生长出饱满的生命力。
03.
一飞冲天的改版
让幼儿读到的每个字都是科学育儿
如今的父母,可能最熟悉的内容并不是上文提到的那些。而是总是有一只神气十足的红袋鼠做封面的《幼儿画报》。这只红袋鼠跟它的小伙伴跳跳蛙和火帽子(一只公鸡)承担了带领孩子们玩游戏、学知识、学生活的重要责任。
熟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幼儿画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就是内容科学化体系化,形象IP化。《幼儿画报》不仅是文学艺术家的创作乐园,同时有野心要发展成像英国的天线宝宝、花园宝宝,日本的巧虎一样的幼儿教育产业的大IP。
当时主导变革的主编不仅仅是推出了红袋鼠这个卡通形象,而是汇集各方资源打造了一个用杂志表达的学前教育体系。
你可能很难理解主编会带着编辑一起研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且一起学习哈佛的多元智能、儿童心理发展学等理论知识。
各路中国的顶级专家也来到了红袋鼠的领地开始工作,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家雄先生,跟你聊聊安全教育。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员李甦,跟你聊聊如何让孩子从压岁钱这件小事学习延迟满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专家刘晔,给你支招如何给孩子讲“大自然的伪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胜,讲讲如何给孩子讲生活中的电,让孩子对你崇拜得五体投地。
营养学家、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技师谈藏文,来跟你聊聊如何预防孩子的呼吸道感染。邀请老中医谈谈冬季如何进补……
可以说,《幼儿画报》虽然是一张又一张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个又一个儿童爱听的故事,但其实每个字都在带着父母进行科学育儿。有些地方甚至会用另外一种字体来提醒读者,这其实是这个故事对应哪个分级阅读阶段,这个游戏其实在发展八种多元智能的哪个职能。
这也是《幼儿画报》除了受文艺范儿父母喜欢,也获得了大量的理工、经济等背景父母喜欢的原因。
《幼儿画报》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专家知识的儿童化、故事化工作,使得硬知识得以趣传递,深受孩子们喜欢。我现在还记得我15岁的女儿每个月去书报亭蹲《幼儿画报》的场景,看见红袋鼠简直比见了亲妈还激动。
“硬知识趣传递”也变成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核心能力,掌握了这个核心能力的编辑们直接把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做成现象级畅销的科普漫画。
《幼儿画报》不仅仅有这些,还可以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