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案死者身无长物,县令仅凭一张单据诱
2023/1/23 来源:不详古人中存在大智慧者,仅凭借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就能将罪犯绳之以法。今天讲述的是清朝道光年间长清县令凭借智慧巧妙破案的故事。
长清县和齐河县以一条南北向的齐河桥为界,齐河桥以西为齐河县辖区,齐河桥以东为长清县辖区。一日此地发生命案,命案的尸体好巧不巧就放在桥中央稍微偏西的位置。这个位置属于齐河县管辖,齐河县派出了衙役检查尸体,经衙役检查这个尸体有刀伤,明显是他杀,属于重大案件。齐河县的衙役感觉责任重大,不想处理这类人命官司,借口查验尸体的背面,把尸体翻了个个。这样尸体就被移动到了齐河桥中心偏东的位置,这样案件就属于长清县管理了。
两县以桥为界齐河县的衙役以尸体在桥东为由,不属于齐河管辖。责备了报案的地保后未做任何处理就离开。地保无奈只好又通过长清县的地保向长清县报案。长清县令一听人命关天,自己带人前往案发现场,同时他派人去请齐河县令同至现场,联合破案。
长清县令到达现场后仔细检查了尸体,发现尸体怀中有一张进货清单。这张进货清单上详细列明了购置布匹的颜色、数量、价格等。除此以外尸体身无长物,无法证明身份。
没过多久,齐河县令也到了。长清县令看附近刚好有一座庙,就邀请齐河县令到庙中商量破案。周围乡民见两个县令老爷一同破案,也随着县令纷纷聚到了庙中想看个究竟。到了庙中,长清县令责备齐河县令说:“尸体在桥西,属于老兄您管辖,为什么移到我这边来?”齐河县令见对方说破自己心思,强词夺理抵死不认。
古庙长清县令说到:“我查看了案发现场,尸体虽然在桥东,但是尸体身下并无血迹。而桥西有大量的血迹,说明这人在桥西被杀。老兄您说这不是移动尸体,还有什么理由可解释这种情况?”
齐河县令见被当场戳穿,脸上也是红一阵白一阵,自知理亏低头不语。长清县令见齐河县令如此窘迫,哈哈大笑道:“这种案件老兄您审核起来可能经验不足,让我来审理此案您看如何?”
说完这些长清县令也不管对方是否同意,下令手下衙役关闭庙门。关闭庙门后他把所有在庙中的乡民都聚集到一起,对着乡民发火道:“你们这些人,肯定是替凶手来查探消息的,今天既然被我堵到庙中,就罚你们每人二十大板。”
清朝的衙役打板子可不含糊齐河县令不知其意,以为长清县令在此乱发官威,赶紧出面打圆场。长清县令此刻就等着齐河县令出面说情,借着齐河县令的求情,他对众人说道:“今天有齐河县令替你们说情,我就不打你们。但我也不能轻饶你们,你们所有人在三天以后都在此地上缴半匹布作为惩罚。每五个人互为担保,若有一人完不成任务,五人一同受罚。接受这个方案的可以登记后离开。”
长清县的衙役见县令已经下令,借了庙中的桌椅、纸、笔等物开始登记造册,将众人姓名、住址等一一备案。乡民中有生活条件富裕的三十多人见事已至此,登记备案后唉声叹气的离开,只恨自己为何如此爱瞧热闹,闹得破一笔大财。
剩余众人因家贫,无力支付半匹布的费用,都聚在庙中苦苦哀求。长清县令等了一会儿,觉得众人可能确实家庭窘迫。对众人说道:“家贫的可以每三个人交半匹布。”一个时辰过去了,只有三十多人登记。剩下的人连三家合买半匹布的能力也没有。
古代布匹是重要的生活物资长清县令对大家说道:“剩余的人,你们既然无钱买布。我就放你们回去,你们回去后都要督促刚才那些人,尽快买布交上来。如若不然,定不轻饶你们。”众人千恩万谢,纷纷离开。
长清县令和齐河县令约定,三天后到此一起收布。到时候让齐河县令看看自己如何破案。
到了第三天,两个县令早早就到了庙里,等着众人来交布。众人带着购置的布陆续赶来。长清县令逐一查验众人所带布匹颜色、从何购置等信息,经打听众人中多半人的布匹都是从甲某手中购得。长清县令问道:“谁是甲某?”刚好那日甲某也在庙中,他也是需要交布匹的人之一。众人听到县令问询,纷纷指认甲某。
长清县令问询问甲某你是哪里人、到这里多久、贩卖布匹的数量、颜色等一些审讯常规问题,甲某都一一作答。长清县令听完回答后微微一笑,说道:“你家各色布料的数量我可以告诉你,和你说的并不一致。”随后长清县令向大家公布了此商贩家应该存有的各色布匹数量,并安排衙役押送此人前往查验。经衙役查验商贩甲某家中所存各色布料数量和县令说的几乎一致。
真凶被缉拿归案此时长清县令对甲某说道:“你贩卖布匹不知道具体数量,而我知道。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你的布匹是从死人身上抢过来的,你就是杀人凶手。”甲某还想狡辩,长清县令从怀中取出了之前从死者身上得到的进货清单向众人展示,众人查看清单中记录的各色布匹数量,果然和甲某拥有的布匹数量相符。
长清县令此时向大家解释道:“被杀者随身携带进货单,而未见货物,谋财害命的可能比较大。两县交界之地并不繁华,想要在短期出手大量布匹非常困难。所以我要求大家都带着布来见我,这样杀人凶手必趁机低价售出手中积压的布匹。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问明你们布匹来源的原因。”
甲某一看事已至此,魂飞魄散,遂将罪行一一招供。原来死者是齐河县人,多年来一直贩卖布匹为生,家中颇有余财。甲某嫉妒其富裕,故意与其结交,一心想谋财害命。一日该布贩进货后路经此地,因天色已晚就留宿在朋友甲某家。深夜时甲某诓出布贩至两县交界处,杀害布贩后侵吞他的布匹。
甲某自以为案发在两县交界处,两县必互相推诿,不肯实查。所以看到两县联合侦查案情,甲某也大着胆子前来探视。谁想天网恢恢,他遇到了长清县令。长清县令只凭借一张进货单就将他诱出。
商人多用各种单据随后长清县令将各人所购之布匹发还各人,根据甲某供述联系了苦主家人前来收尸。从甲某家中搜出的布匹及甲某卖布所得悉数交还苦主家人。
这个神奇的案件被收录在《益智录》中,《益智录》作者写作的时候忘记了长清县令的姓名,但记得他的事迹。最终就以长清县令的名义把此事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
长清县令为官之道可以说是清朝官员中的一股清流。正常遇到两个辖区交界地带的案件,多会推托扯磨。但长清县令不计世俗,凭借智慧为百姓伸冤,思路之精巧世间少有。笔者读此文后也是感慨颇多,若世间多几个此种大智之人,何愁天下还有不法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