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秋天易干燥失眠教大家一套敛阳四法

2025/7/2 来源:不详

秋分之后,尤其寒露过后,“主气”为阴,外界环境中的阳气都被敛入大地。等到来年春天到来,生发之气才会蓬勃而出。这是古人长时间观天得出的规律。从中医保健的角度,我们学习古人的一些方法,顺应天时而养,能使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和睦共处。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对孩子的养护也是如此。大地开始收敛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帮孩子收敛。这样等到秋末初冬,万物闭藏潜伏的时候,才能有比较好的体质抵抗病邪。宝宝入秋后出现皮肤、口唇干燥,睡眠不安稳甚至失眠等症状,往往说明要好好做收敛的工作了。给孩子收敛其实是在和大自然比赛很多家长对“收敛”一词还觉得比较抽象:“秋主收敛”说的究竟是秋天的气候以收敛、干燥为主,还是指人的养生保健要以“收敛”为主呢?收敛到底收的是什么?简单理解收敛,就是“收拢、聚合”的意思,好比把一盘散沙拢进双手,为的是减少流失。比如,中医里常用的“收敛固涩”中药材,如五味子、银杏果、益智仁等,多多少少都有把外散的正气往内收拢的功效,可以调理体虚易病。秋季大自然主收敛,也是把外散的阳气向内归拢。那该如何给孩子做好收敛呢?当大自然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候,家长就要抢在入冬之前,和大自然比赛,赶紧往孩子体内收敛、补充阳气,即敛阳。我常讲,大多数孩子是体质虚寒的,等到外界阳气衰败,万物萧瑟之时,有重组的阳气护体,就不至于那么容易生病了。“敛阳”方法多,不止早睡和晒背艾灸、爬山都可以阴阳不仅对立存在,更是互相扶持增长的。在帮助宝宝养阳气的同时,也要注重滋阴润燥。只有当阴津和阳气达到相对充足且平衡的时候,机体运作和气血运行才会舒畅通达,才不至于外邪入侵。教给大家一套“敛阳四法”,让宝宝收敛阳气,健康过冬。1.好好睡觉敛阳气夏天外界阳气充裕,我曾说过孩子比平时晚睡半小时,问题不大。但入秋以后,睡眠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宝宝睡眠时间充足,不仅可以解秋乏、敛阳气,还能生阴液,有利于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可以尽量让孩子每天多睡1小时,灵活调整起床时间。比如,午睡延长半小时,早上晚起半小时。注意,敛阳气不等于睡得越多越好。常睡懒觉的孩子,心神容易涣散,越睡越没精神。2.多晒后背蓄暖意在无风晴朗日,带宝宝晒晒后背,以阳养阳,又省钱,又有效。晒背的时间以上午9点~10点或下午4~5点为宜,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晒到孩子微微出汗就好,晒背后要记得及时补充水分。孩子如果有点小病小痛,家长不放心带孩子出门,也可以在自家阳台上晒晒后背,哪怕隔着窗户。效果虽没有在室外那么好,对孩子的整体精神也还是有一些帮助的。3.艾暖中焦祛虚寒《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艾能够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是给宝宝暖中养阳的不二之选。除了我之前常说的神阙穴暖阳(保暖肚脐眼),秋天敛阳护肺,还可以让宝宝趴卧,用艾条温暖整条脊柱。4.爬山做操通气机天气晴朗时,一家人可以多去爬爬山或者到郊外散步,不仅有助于舒缓压力,还能护肺疏肝。若孩子年龄较小,或者外面天气不好,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做做广播体操。做操较为舒缓柔和,不会过汗伤阳,同时还能舒展筋骨,锻炼孩子的协调度、柔韧度。特别是扩胸运动,能够较好地宣发肺部的气机,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多做几组。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玩得太过,避免大量损伤阳气,消耗阴津;同时还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0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