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要趁早古代小孩不仅有高端玩具,还会

2023/11/12 来源:不详

李白在《长干行·其一》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描写了古代小儿女的天真情态,从古至今,儿童都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群体。

今天的儿童在高科技的时代背景下,早早地学会了使用电子产品,其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室外到室内,从自然到科技,整个儿童玩具与游戏的发展史,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略史。

青梅竹马

那么在物质条件落后的古代,“祖国的花朵”又在玩些什么呢?“玩物丧志”是真实存在的吗?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古代儿童的那些“高端玩具”与游戏。

古代儿童的“高端玩具”

古代的玩具出现得很早,至晚在宋朝时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的玩具市场,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玩具有:拨浪鼓、陀螺、泥塑娃娃等,但除了这些普通玩具,一些“高端益智”玩具更受欢迎。

事实上,很早以前,古人就意识到,儿童启蒙要趁早,而对于定性不佳的幼儿来说,强迫其读四书五经显然是不可行的。

古代儿童玩具

古代也有玩具制造商,一些有头脑、有知识的手工艺人,就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需求发明出了各种益智玩具,让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古代儿童的生活之丰富,其实一点也不亚于科技发达的今天。

1、七巧板

数学中常常使用七巧板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图形,但在尚未有明确现代数学概念的古代,七巧板就已经是普及的儿童益智玩具了。

古代七巧板

七巧板又名“唐图”,是由宋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所谓燕几,就是宴几,是古代文人在设宴时所用的案几,是一种组合式的家具。七张桌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数十种布局方式,堪称变化无穷。

而这种“燕几图”流传到了民间,就被手艺人们以缩小的比例制造出来,成为了一种拼图玩具,加之其用料简单,价格低廉,很快在民间流行开来。清代陆以在《冷庐杂识》中就写道:“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唐图

2、华容道

华容道的名字,来源于“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情节,所谓“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在整个游戏中,玩家的最终任务是帮助代表曹操的棋子成功出逃。

华容道对孩子的智力要求颇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谋略,才能避过关羽、刘备的小兵,成功出逃。古代的华容道有的是用木头做成,但更为普及的,是用纸片做的华容道,寻常百姓家也能自己制作。

华容道

3、九连环

词人周邦彦在词《解连环·无怨无托》中写道:“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这里的连环,就是中国古代另一备受儿童喜爱的益智玩具——九连环。

九连环是由九个金属小环组成,穿在不同形态的铜圈上,玩的时候要在不破化九连环的情况下将其全部取下来,是中国最古老的机械式玩具。

之所以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九连环的记载:相传齐襄王去世以后,秦国派使臣来为难新君,用的正是九连环,面对秦国的刁难,新齐王和大臣们都束手无策,最终解出这个九连环的正是“有才无貌”的齐宣王之妻钟无艳。

九连环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没有玩具玩什么?

除了七巧板、九连环等益智型玩具,古代儿童还玩些什么?在没有玩具的时候,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组成玩伴,玩起了纸鸢、斗草……,没有玩具就以自然为玩具,中国古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多样性之丰富,令人开眼界。

1、竞技类游戏

说起竞技类游戏,古代儿童也流行今天的踢球,只不过踢的不是足球,而是蹴鞠。此外,还有马球、捶丸等各种球类活动。

儿童蹴鞠

古代未利用土地面积广,有充足的空间给儿童玩耍与竞技,在释放天性的同时还能够锻炼体魄。在众多竞技类的活动中,最特别的一项活动是斗草。斗草,又称斗百草,最早起源于端午节的踏青习俗。

梁朝人宗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无论是贵族还是贫民,老人还是幼儿,都喜好斗草。在白居易的《观儿戏》中就写道:连七八岁的小孩都在斗草,可见这种游戏的受欢迎程度。

斗草的基本形式是双方各选一草,相互拉扯,将对方率先扯断的一方获胜,后来还衍生除了文斗的斗草方式,即报草的名称,讲究的是对仗与工整,如“美人蕉”对“君子兰”。

儿童斗草

2、语言类游戏

所谓的语言类游戏,就是玩文字游戏,适合刚刚启蒙具有一定文字基础的儿童玩耍。比较经典的游戏有绕口令、猜谜语等方式。

其中有一种数字游戏在儿童之间最为流行,名唤“排七”,这种游戏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具体玩法是,玩家轮流报数,遇到含“七”的数字或七的倍数则跳过。

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数学能力,也锻炼了反应速度。此外,还有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的文字游戏——顶针续麻,类似今天的成语接龙,只是回答的范围从成语扩大到了诗文。

宋代儿童启蒙

3、时令类游戏

古代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道家思想,人们的社会活动大多暗含自然规律,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在不同的时节,孩子们也会玩不同的游戏。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家中的庭院里搭上一架秋千。秋千,相传是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游戏方式,传入中原以后,颇受儿童和少女的喜爱。

夏天,天气转热,为了避暑,孩子们的游乐场,从家里转移到了水里,尤其南方多水泽,更是为儿童们提供了天然的戏水场所,打水仗、垂钓、游水……都是南方儿童的游乐方式。

垂钓

八月流火,进入秋季以后,最盛大的节日,当然就是中秋节了,除了游园会、猜灯谜,孩子们还有玩“兔儿爷”的习俗,女孩们还要对月拜嫦娥。

最后的冬季,冬季是许多孩子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里,大家可以打雪仗、冰嬉还能迎接新年,对于古代儿童来说,除夕虽然没有“压岁钱”,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能够通宵玩耍的机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小孩,还能够燃放爆竹,也就是古代版烟花。

玩爆竹

古代儿童娱乐的特点

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儒家社会,讲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其很早就肯定了娱乐的价值,并发现了其在一个人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古代的儿童游戏与玩具,作为启蒙阶段的娱乐方式,具有“功利性”和“体现儒家思想”两个特点。

1、功利性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信奉“业精于勤荒于嬉”,历来对于玩耍的态度都不是全然肯定的,即使是儿童游戏,倘若毫无半点功利价值,也是保留不下来的。

儿童娱乐方式的功利性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如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和各种文字游戏。二是对儿童体魄的锻炼。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等。

蹴鞠

《续博物志·卷十》记载:放风筝时“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内热”,很早之前,古人就意识到了游戏对儿童身体的强健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古人没有选择将孩子的启蒙年龄设置得过小,而是将各种巧思融入儿童日常的玩耍中,这亦是一种别样的“寓教于乐”。

2、体现儒家思想

人的一生分成很多个阶段,儿童时期形成的品格对未来至关重要,因此,古人在为孩子设计游戏内容时,也十分注意其是否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

放风筝

唐代元结家中的乳母制作圆转玩具逗婴儿玩耍,元结的朋友公植看到后大为不满,认为方正是作人的准则,用圆转玩具逗弄婴儿会影响其日后的品性,可见古人对儿童游戏的重视。

在儿童游戏所体现的众多儒家行为规范中,最基础的就是三纲五常。在象棋中,士兵必须保护将相,为其冲锋陷阵,恰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为臣纲”这样严格的等级观念。此外,“礼”的思想在儿童玩具与游戏中也有所体现,在教导儿童时,会提倡“以和为贵”,胜负观念应当被暂且放下。

以和为贵

总结

古代儿童的玩具与游戏起源早,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种类繁多,大大丰富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在无数文学作品与绘画作品中留下童趣烂漫的身影,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们的童年被作业与电子产品所充斥,游戏被局限在方寸大小的屏幕上。再不复往日“儿童疾走追黄蝶”的场景,游戏中“寓教于乐”的内核也在逐渐消失,或许,今天的儿童教育能够从儿童游戏中得到一些启示,以宇宙作教室,奉自然为宗师。

参考文献:

1、《长干行》

2、《冷庐杂识》

3、《解连环》

4、《续博物志》

5、《试论古代儿童游戏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