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益智玩具,能全玩儿转的,至少能考上
2022/11/1 来源:不详玩具我们都不陌生,小时候都调皮,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我小时候玩儿的最高级的就是推铁环了,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这还是学校的公共财产。那年月,调皮捣蛋的男娃子玩儿弹弓,可爱的小姑娘们踢毽子,跳皮筋。古时候,古人的玩具同样品类繁多,专有一部分高级货,就是开发智力的益智玩具。今天就介绍几种古人的益智玩具。
一、七巧板
这是比较基础的一种益智玩具,主要是几何图形的模块,也是清代十分普及的一种玩具。七巧板的设计思路源于宋代的一种古典家具——燕几,清代也有七巧桌。这种玩具看起来十分简单,有些类似于积木拼图,不过是开放式的,拼成什么靠想象,开发智力嘛。这种七巧板看起来普通,其实也不普通,每一块板子都有精细的雕工,是清代很流行的一种出口玩具,跟现在的限量版乐高差不多等级。
二、九连环
七巧板算是小学生玩儿的初级版拼图玩具,这到九连环就完全不同了。九连环是一种解环游戏,最早的解环游戏记载出现于《战国策》中,秦国派使节出使齐国,拿出一个环,带有挑战意味的对齐国说“你们能解开我这个环吗?”解环的游戏非常久远,经过不断的总结,最终定型为九连环。古人认为奇数“1、3、5、7、9”属阳,九为最大,“九九归一”,可见九连环的地位还是蛮高的。《红楼梦》里也有宝玉黛玉解九连环的场景,结局就是解不开呀,解不开。
三、鲁班锁
从九连环到鲁班锁,真个就“九九归一”了。鲁班锁,也有人叫孔明锁,鲁迅先生评说孔明“智多近妖”,这孔明锁只怕得妖怪才能解开了。鲁班锁的历史非常久远了,至少几千年前就有了,具体什么时候出现很难确定。中国人对结构性的东西兴趣浓厚,这种结构感觉很松,其实打不开,看起来是活的,就那么几块板子,我始终没弄明白怎么把它打开。
除了益智玩具,很多玩具其实挺费体力的,比如陀螺。小时候总缠着爷爷给削一个陀螺玩儿,大冬天玩儿的满头大汗,但就是喜欢。可能就是因为就喜欢玩儿体力型玩具,这辈子怎么努力都没能考上北大,也就差一百多分,平生一大憾事,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