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多名儿童肠穿孔,央视曝光的这款网红益智
2023/12/17 来源:不详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index.html
作者:花溪
“警告,警告……”
“提高警惕!看好孩子!”
“每年我院有十多例类似病例,教训惨痛……”
两周前,儿科专家张思莱和北京和睦家儿科医生刘华,同时转发了一条来医院副主任医师DR_任的微博。
几位儿科邻域的专业人士,严正地“警告”家长,有一种极度危险的玩具,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这种小玩具,只要孩子吃了超过三颗,几乎避免不了动手术、开肚子的命运。
到底什么玩具这么吓人?
有人可能会觉得上面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当我看到“巴克球”三个字的时候,我却真的希望这种玩具早点被骂上热搜。
01
什么是“巴克球”?
提到“巴克球”,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
磁力球(磁力珠)。
在商家的宣传文案中,是这样描述巴克球的:
它是由颗球状强磁石组成的新型的益智玩具,借助磁力的特性,可以随意组合成各种造型,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珠子,每一颗的直径在5mm左右,体态小巧,因为可以“益智”,所以深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一些家长为了提高自家宝贝的动手能力,十分热衷于购买此种“玩具”。
可殊不知,巴克球并不是儿童玩具!
几乎所有的巴克球外包装盒上,都明确注明了这种玩具只适合14岁以上的人群。
在国外,这款玩具的主要售卖对象也是需要“解压”的成年人。
为什么呢?
因为巴克球单颗体积小,且色彩艳丽,就像一颗颗五彩斑斓的彩虹糖,稍有不慎,就会被孩子误吞到肚子里。
一旦被误吞,轻则会有腹痛呕吐的症状,如果不能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还会造成肠胃穿孔或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年9月9日,湖北黄陂一名1岁9个月大的男孩轩轩,突然出现了连续呕吐的情况,家人本以为他是消化不良导致,医院检查后,竟然发现孩子的肚子里有一个“手串”。
由于轩轩不断地呕吐,再加上腹胀情况严重,已经有了肠梗阻的表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当即为轩轩做了紧急外科手术。
异物取出手术后发现,轩轩肚子里的“手串”竟然是11颗巴克球。
磁珠虽小,但磁性非常大,已经对轩轩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的小肠穿孔多达4处,还引起了小肠黏连严重和腹水。如果不及时取出,后果不堪设想。
取出的巴克球
而这样的意外,不是个例,也并不鲜见。
网络上随手一搜,就能发现很多巴克球“伤人”事件。
央视CCTV2也曾点名曝光这款玩具安全性堪忧。
02
巴克球为什么这么危险?
可能许多家长要问,儿童误吞的意外时有发生,吞纽扣、卡鱼刺,甚至孩子吃进一些更奇怪的异物,也很少严重到引起肠穿孔的地步,怎么巴克球会这么危险?
这其实和巴克球的特性有关。
巴克球具有高达高斯的磁力,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50高斯的标准。
这么高的磁力意味着什么呢?
一颗巴克球,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
哪怕隔着一根手指,两颗小球也会紧紧的吸附在一起。
这么强吸力的小球,如果吞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如果孩子够幸运,单颗的巴克球可能会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如果吞食了多颗巴克球,后果就严重多了。
因为巴克球具有高磁力,进入到肠道内的小球会互相追赶,互相吸附,导致肠管壁被迫夹压在一起。
学龄前儿童的肠壁有多厚呢?大概等同于10张A4纸叠加的厚度。
而巴克球之间的磁力,大到可以隔着88张A4纸吸附在一起。
随着肠道的不停蠕动,高磁力的小球之间互相摩擦,会将脆弱的肠壁磨出一个个小孔,最终造成肠穿孔、肠堵塞、腹腔感染等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央视主持人朱迅,在一场科普直播中就曾现场实验演示磁力珠为何能致肠穿孔,简直触目惊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多颗巴克球在孩子的肠胃中“你追我赶”,顺势游走,那简直就成了一个行走的破坏机器,走到哪里,就会将那里的肠道穿破。
年,浙江的一个8岁男孩误吞了4颗巴克球,医生检查时发现他的食管下段和胃底紧紧的吸扣在一起,若不是紧急手术取出,这些小磁球差点把食管和胃都压烂了。
而取出来的小磁球,磁性非常大,能将手术镊子迅速吸住。
这也是为什么,巴克球不易从体内取出的原因,因为镊子一旦进入肠道取,就会被吸住,医生的操作非常麻烦且困难。
一旦已经造成肠穿孔,这个手术难度还会加大。
医生需要对照影像资料一点一点地仔细排查,切除坏掉的肠段,清理干净所有的小球后,才能缝合。
这对孩子的消化道伤害,是终身且不可逆的。
03
想要“益智”,并非巴克球不可
作为家长,在了解到巴克球的危险之前,我也曾经考虑过给孩子买着玩玩。
在某购物平台上,巴克球的销量也确实不错,购买量最多的产品已经累计有2.5万人下单付款。
并且,在商品的评论区里,我们发现80%以上都是家长给自己孩子买的,而且孩子年龄都不大。
许多家长对巴克球的认知,也存在极大的误区,除了可以“益智”,对这款玩具可能造成的后果几乎一概不知。
看到这里,我真的只想说,益智的玩具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买巴克球呢?
这东西虽然有益智的功能不假,但它的危害更大!
特别是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小宝宝,他们抓到什么吃什么,这种像糖豆一样的玩具,很容易被他们误吞到肚子里。
一些有良心的商家,在遇到购买时,可能会提醒家长或者小朋友,玩这个东西有一定的风险。
但大多数商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误吞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近年来,由于误吞巴克球的事件频发,国家对市场也加大了监督力度。
在浙江金华小商品市场,市场监管总局对其中发现存在“巴克球”在售的家单位做处理。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周边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也进行了统一排查。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向这些经营户通报小学生误食“巴克球”事件,要求经营者必须严把进货质量关,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儿童身心健康。
所以,我也想提醒各位家长: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们的孩子不可能24小时都处于我们的监管之下,在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环境之余,我们更要对孩子做好足够的安全教育,让有能力去辨别劣质的玩具并规避这种潜在的危险。
想要益智,也并非巴克球不可,积木、拼图、魔方……很多玩具都可以替代它。
玩具的安全虽然很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同样不可忽视,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比送给孩子这些五花八门的玩具有意义的多,不是吗?
本文转载于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专注科学育儿领域的新媒体团队,和你一起育儿、育己,共同成长。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