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配对穴,事半功倍艾蓬轩大夫
2023/3/2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159891403167963&wfr=spider&for=pc
练武需要秘籍,抓药需要药方,而艾灸,需要的是配穴。穴位就是中药,配穴就是抓药,然后就会有灸友就要问了,你不是说艾灸的基本原则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吗?不是不用配穴也能艾灸吗?
是的,艾灸确实可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其实那也是穴位啊,疼痛或不适处在中医叫来是天应穴、阿是穴,代表的是局部经络不通,那么当然,艾灸它是必须的,疏通局部,才能维持整体经络的通畅。
很多灸友长期单独的单独灸某一完好部位,这才是我们要避免的!要知道艾灸是聚气血的,长期定点灸某一部位,气血就都往那跑了,而那地方又是完好的,不需要修复,这不是浪费了吗?还害得其它部位气血不足。
艾灸不配穴,就是关灯走夜路!
《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确,疗效也会提高。如配穴无章,效果也差,甚至产生上火之类的副作用。可见,艾灸疗效一定程度取决于配穴。
进行艾灸调理时,若艾灸操作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效果效果就取决于配穴了。所谓配穴,首先要掌握穴位的特性,与其他相关穴位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相互配合,使之达到较高的疗效。下面是配穴的基本原则:
1、调脏腑气血
这一点实际上是对于整体机能的调节的深化,也就是在配穴时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被表面现象或局部病象所纠缠。不管什么症阴阳失衡,则是病理的实质,阳盛则阴病,阴病则阳病,而针灸治疗的效应就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从失衡达到平衡。而人体阴阳的平衡的维持,是以脏腑气血功能来实现。调整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
例如,对于五脏俞加隔俞方的配穴,充分体现《灵枢.本脏篇》所论述的“五脏者所以藏精神气血也”的治则原旨,并将《内经》理论付诸于针灸配穴的实践。调理气血又以调气为主,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从艾灸的治疗效应来看,又主要治气调气。
2、循经取穴
人之为病多以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为主,结合经络的“是动”与“所生病”证我们在配穴上还是应该以尊重传统的循经配穴为主的原则。但决不局限为一条经的穴位,而是扩大到以治疗经络的病理实质为主,联系相关的各条经脉,并以审证求因、标本先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循经取穴的原则。
虽概括地说,病在上部常选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穴;病在中部常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病在下部常选用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同时结合证因分析,可知本方以通经活络,舒经利节为主,且能调和阴阳气血,而以标本兼顾。
明星穴位“足三里”的常用配穴!
以下是明星穴位足三里的艾灸常用配穴,大家都有必要了解一下。
1、足三里+内关:益气养血、宁心定志!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足三里乃阳明经气,犹如百川汇合入海之势,经气充沛而功效卓著。故足三里乃阳明经气,犹如百川汇合入海之势,经气充沛而功效卓著。因为胃属土,本经亦属土,故足三里为土中之真土。后天精华之根,能升能降,为疏导胃气之枢机。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后天之根本,五脏六腑皆赖以营养,故艾灸足三里能以壮元阳,补脏腑之虚损,且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治疗范围比较广泛。所以,说:“百病莫忘足三里”。《针灸大成》中也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内关为心包经之路,别走手少阳,能清心胸之热,行三焦之气,若与足三里相配能辅助足三里升降气化之机,又能益气养血、宁心定志,主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安、惊悸、怔肿、失眠多梦等证。因其又能升清经浊,通利水道,清心除烦,导赤除湿,故以可用于心胃灼热、胸闷、停痰宿饮、呕逆仓咳、不思饮食等证。
2、足三里+曲池:疏理表邪、清解肺卫!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二阳相配,二合相会;曲池走而不守,足三里能升能降、上下交融,故能协调胃肠气机,通达上下,功专善行。
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曲池又能间接疏调肺气、清热散邪;若与足三里相配合,又能疏理表邪、清解肺卫;故可用于表邪侵袭肺卫而不能宣达而见有恶寒、发热、咽干、头痛等证者,以及外邪直中胃肠所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3、足三里+太冲:平肝除逆,行血通经!
足三里又能补血、活血、凉血、清血,而太冲功能为泄肝胆、降气逆、通经、行气、止痛,也能凉血、活血。
两者相配,平肝除逆,行血通经,凉血活血,疏通肝胃之气机,清理肝胆胃腑之蕴热,主治痛经、肝胆气逆、头晕头痛、烦躁善怒、呕呃、胃痛等属于气逆或气滞蕴热者,以及胁痛、脏躁、癫狂、肝胃不和、胃中堵闷等证。
3、足三里+阳陵泉:疏气通经,搜风祛湿!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枢纽,疏通胃气,升清降浊。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功能为平肝和胃,降逆缓冲,疏木和土,调理肝胃。两者相配,则能主治木郁悔土,见有中消停饮、口苦吞酸、反胃呃逆、泄泻呕吐等证。
又因足三里能调气活血,阳陵泉为诸筋之会,二者相配,疏气通经,搜风祛湿,舒筋利节,故也可用于治疗风痹、膝肿、下肢麻木、半身不遂等属于经络痹阻者。
4、足三里+百会、风府:祛风散邪!
足三里能升清降浊,调理气血。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足三里、百会相配,益气升阳,举陷健脑益智,若加风府用泻法,又能清理脑海之气血。
故足三里、百会、风府三者上下相配,调理逆乱之气血,祛风散邪,醒脑安神,主治内风、外风所致之头晕目眩、语言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等证。
5、足三里+天突、膻中:宣肺止嗽!
足三里、天突、膻中相配,补之则益气补肺,宣肺止嗽,亦即培土生金与母子相生之意;泻之则降逆化痰,开胸顺气。
若为肺气虚而痰饮肺者,则可以补足三里、膻中,而泻天突,攻补兼施。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胃弱,痰湿内生,肺阻气,也可潜用足三里、天突、膻中而脾肺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