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今日清明
2022/5/30 来源:不详.04.05
二月初五星期二
Raininspring
QingMing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郊行即事》
壹
清明·由来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
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贰
清明·习俗
1
扫墓祭祖
清明节的起源一说是始于帝王将相的“墓祭”的礼仪,后来礼崩乐坏民间争相效仿,至此历朝历代习俗沿袭就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习俗。清明节不仅仅呈现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还有呈现在雕塑、绘画、歌曲、戏剧等等传统文化中。扫墓祭祖的习俗也由原来的铲除杂草、摆放供品、焚香祈愿、燃烧纸钱这些习俗,部分的改为敬献鲜花,变得更为环保和人文情怀。
2
吃艾草清明团子
清明时节,南方有一种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吃青团。它是用艾草捣烂后挤压出汁,与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而成的一种绿色食品,其外表皮绿如玉,吃起来糯韧绵软,不仅有艾叶的清香,还有米香。
3
踏青扫春景
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的时节,各类花草和树木基本上都已经发芽抽叶,田野中四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这些也会除去一个冬季胸中的郁结之气心情格外的舒畅。此外清明也是一家老小在扫墓之余能够在山野之间游玩的难得时机,古代的妇女和未出嫁的女性不能出门,清明则是难得踏青时机,因此清明也是青年男女约会踏青的时间。
叁
清明·主要习俗
1
春季养肝
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日渐增加,促使新陈代谢亦将日趋旺盛,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便可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人的体质,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外,从发病学上看,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此时人体阳气也开始向外生发,开始冲击身体的病灶。春时肝气最足、肝火最旺,人最容易生气发火,肝脏的火气要借助胆经的通道才能往外发,所以,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嘴苦及两胁胀痛。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吸收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2
清明食补
清明节气我们应该多吃什么样的食物呢?食补为先,少酸多甘。清明节气,调养肝脏,一般说来,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遵循上述原则,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疏泄不及则足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此外,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肝气更旺,就伤害脾胃之气,正所谓肝木不及固当用补酸,然肝木太过反克脾土。甘入脾胃,防其虚弱,只需增甘少酸,顾护脾胃之气,故甘味之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李时珍称赞大枣“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清明时节是个重要的节气,此时调养好身体对健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段时间,气温基本稳定,不会有寒流出现。雨水多,同样是清明时节的一个特点,气温会随着降雨而下降。
此时,人体的阳气十分充足,有道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强调此时不宜对肝脏过度进补。清明时节,应慎食发物,如黄鱼,带鱼,虾,驴肉等,辛辣性味的食物也属于发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吃一些优质蛋白质类的食物。
3
清明艾灸
清明灸,适合所有女性朋友、男性、老年、儿童等人群,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所以在雨水还未汹涌而来的当下做好艾灸,等于为身体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补足阳气,遮风挡雨,抵御风、寒、湿等春季常见病邪的侵扰!
来源:网络
美编:戴园昱
审核:李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