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诱拐运用5个故事中的小心机

2022/9/20 来源:不详

北京中医医院荨麻疹 http://m.39.net/pf/a_9104810.html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多元化,我国社会进入“高龄化,低生育率”模式,加上不婚不育族出现,新生婴儿越来越少,孩子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维系,是爷爷奶奶的希望,是全家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孩子的欢声笑语是疲惫阴郁里的阳光和雨露,能够滋润成年人的心田。

孩子是纯真的,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中,这个世界充满温柔善意,接近他们的大人都是出于“喜欢和爱”,他们分不清“罪恶、危险”与安全的距离。他们对外界不设防,往往会让一些坏人有机可乘,铤而走险“诱拐孩子”。

电影《失孤》、《亲爱的》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拍摄的打拐题材,影片中多视角全方位表现了孩子丢失后,带给父母家庭毁灭性的伤害和打击,孩子的命运也会因此而改变,那种锥心刺骨的痛苦,令人隔着屏幕也能颤栗良久。

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

作为家长,保护孩子是第一要务,我们恨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尽管费尽心思,但难免百密一疏。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行动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强烈,社会交往接触范围扩大,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想要参与深入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家长不能时时刻刻跟随孩子,代替他们做决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会导致危险,什么人应该远离。但是,这种“教育”不能耳提面命,一味说教,必须选择一种潜移默化,孩子认可并且乐意接受的方式,比如读绘本、看电视、动画片等。

在众多影视书产品中,韩国希望梦想“梦之花”专业作家团队创作的《儿童自我保护·安全教育绘本》堪称经典。

这套书分为生活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诱拐、防性侵4个系列,共计20册。其中,“防诱拐”系列包含了《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我不跟陌生人走》《我不告诉陌生人家在哪儿》《我不吃陌生人的食物》《我不给陌生人开门》五部分内容。每一册都是以“给父母的话”开始,以“给孩子的游戏”结束。首先教家长如何为孩子讲解安全知识,最后帮孩子与家长共同巩固安全要点。

书中根据2——5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模拟生活场景,重现“诱拐”发生时的种种情境,训练孩子提高警惕、沉着应对,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取不同措施,规避防范被拐风险。

《儿童安全教育绘本·防诱拐系列》

通过亲子阅读,我发现希望梦想的这套书系最大优点在于创作者没有把自己放在小读者的对立面,而是选择了作者、书中角色、现实中的孩子三位一体,零距离、共进退,充分利于儿童视角,儿童思维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安全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熟悉生活场景再现,打破孩子心理上的“隔阂感”

无论是《找不到妈妈怎么办》还是《不吃陌生人的食物》,5本书,每一本书里都有一个生活小故事。小朋友和妈妈去商场、幼儿园放学、从公园回家路上或者自己在家,都是孩子每天要经历的时刻。孩子很容易从这些熟悉场景中找到共鸣,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反应投射到小主人公身上。

孩子熟悉场景,打破隔阂感

在读《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小朋友在商场松开妈妈的手,左顾右盼,看不到妈妈身影时,儿子扁着嘴巴,仿佛要哭。当我又读到:售货员阿姨来把她带到广播室,儿子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他说:“广播室怎么这样好呀?可以帮小孩找妈妈”。我说:对哦,妈妈听到广播就知道孩子在等她了。儿子又问:“那我下次去超市,也能去广播室等妈妈吗?”我说:“当然可以,不过你最好不要松开妈妈的手,不要离开妈妈的视线。你知道万一找不到妈妈,该求助谁吗?”

他一脸骄傲的说:“我知道,我知道,求助警察叔叔、保安叔叔、物业叔叔、售货员阿姨,就是穿制服的人”。

5本书读完,孩子在5种情境中各经历了一次“防诱拐演习”,但是获得的自我保护小常识不止5种。

二、真实心理活动展现,消除孩子认知中的“距离感”

书中每一个“被诱拐”的小朋友,都不是其他产品中完美无缺的“别人家小孩”,而是会胆小、会纠结、会疑虑、会动摇、会差点相信、会贪吃贪玩的真实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现实中的小孩没有区别。

孩子在纠结中想起爸爸妈妈

家长在运用这套书进行安全教育时,不需要说教指责,只需稍微引导启发,让孩子跟随着小主人公的“脱险”,自然醒悟就好。

《在不给陌生人开门》中,妈妈有急事外出,小女孩圆圆一个人在家,却遭遇“快递员叔叔”不停敲门,圆圆的情绪从坚定拒绝到紧张纠结、到恐惧不知所措、最后想到办法,给邻居阿姨打电话,吓跑了敲门者。作者运用画面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小读者跟随圆圆情感变化,产生“代入感”,通过心理共鸣,受到教育。

还有其它几个故事中的小美、小俊,小兄妹等,因为“真实”,孩子会觉得书中的小朋友就是自己,不知不觉忽略“故事与现实”的距离,欣然接受书中传达的理念和方法。

三、“启发式、渗透式”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独立思辨力

很多父母可能已发现,对低龄幼儿,无论是“填鸭式教育”,还是“输灌式教育”,效果都是差强人意,孩子的接受率并不高,相反,过度输灌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梦之花创作团队极好的避免了这一点,在故事里,更多采用的是“启发式、渗透式”教育。

在《我不和陌生人走》中,小俊一开始看着阿姨很和蔼,选择了相信爸爸住院,和阿姨走,去看爸爸。但是,在走路过程中,小俊想起妈妈的话,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他的脑海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互相提出各种问题,小俊尝试着去假设,用儿童视角去看待“迷惑”,用儿童思维和逻辑去推断,最后得出结论:看起来像好人的阿姨,是个骗子,说谎话,想带走小俊。于是,他立刻想出逃脱诱拐者的办法,并成功脱险。

孩子思考:有些很和蔼的叔叔也是坏人

通过一系列思考、辨别,孩子自然而然获得了处理陌生人搭讪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能明白生活里有些看起来像“好人”,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其实是心怀鬼胎,另有企图的“坏人”。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影响。儿童防诱拐安全教育,同样如此。

在每册书的最后两页,都有编作者对父母的建议和与孩子互动的益智小游戏,有两幅画找不同、迷宫寻路、涂色等,既有趣味感,增加了对孩子的吸引力,又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

作为成年人,通过这套书,首先应该明白诱拐事件可以有效防范,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其次要找对“防诱拐教育”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善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锻练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再次,父母要尽量做到避免让孩子单独行动、为孩子提供紧急联系方式。要教会孩子明确陌生人的含义,限定陌生人的范围。

最后帮孩子养成思维惯性:遇到无法辩识的事情先与家里大人商量,再做决定。

保护孩子,是成年人的职责

“诱拐儿童”是一种不仅违反法律,而且违背公序良俗,挑战人类道德底线,隐藏人性丑恶的行为。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诱拐者”都是被严厉打击,遭人唾弃的对象。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的安全程度,也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先进程度。

重视防诱拐教育,避免悲剧发生

希望能有更多人重视儿童防诱拐教育,把保护孩子当做我们成年人的职责,把危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用我们的真心真爱,为孩子织造“爱的铠甲”,陪伴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度过平安快乐的童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